第A06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满屏“某”字 刺得公众眼疼
“全城遮狗”谁输谁赢
“消极怠工”要不得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6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消极怠工”要不得

 

N人民日报评论部

随着转作风的深入,党员干部有种普遍感受——“严”。截至今年4月底,已有11979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被曝光,其中不乏一餐饭受处分、一顿酒挪位子、一次违规丢帽子的案例。

“严”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的心态和状态。不少党员干部积极主动,把作风建设当作自我净化的契机。但也应看到,一些人以“要求严了”为借口,宣称“干事就难免犯错,不干事才不会违规”,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心态,为官不为、当太平官的思想有所滋长。

“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如此老样子”。不作为之弊,由来已久。固然,公职人员有其正当利益诉求,但如果把干不干、干多少,取决于“好处”有多少、“意思”有多大,这样的“动力机制”,跟“腐败润滑剂”有什么两样?

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一则寓言故事。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以“虽无功,但总无过”自辩。阎王斥道:如果不贪就是好官,那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好?故事虽为虚构,道理却很深刻。现实中,从为官一任无所作为误了发展,到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冷了人心,种种不作为现象证明,“公堂木偶”状态危害甚大。占着位置不干事,不仅个人蹉跎岁月、一事无成,更会把政策悬在空中、把问题拖大拖炸,让群众失望心寒。

为官避事平生耻。不作为也是作风问题,庸政、懒政同样是渎职。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干净是为了更好地干事,把握了这里面的辩证法,为官才能走正道,任事才会有实绩。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