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万达集团老板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在京东买了张200元的电脑桌,却迟迟没有收到货,王公子怒而发微博质问,却引来各种欢乐吐槽。有的调侃说:“我刚在京东买了张250块钱的电脑桌,我感觉现在处在人生的巅峰。”有的则恶搞:“送货员见到你家豪宅吓尿了,不敢相信买200块钱电脑桌的就住在里面。”……
一个看似无厘头的事件,为何变成了一场更加无厘头的狂欢?或许,作为平民的大多数网友,看到土豪使用几百元、几十块的东西,有了一种“平起平坐”的“感觉”。也或许,就像围观赵本山100多元的手机一样,是出自一种本能的惊诧:那么有钱,还要这么寒碜吗?当东西价值和人物身价严重不“匹配”的时候,违和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相信围观“思聪买桌”的大多数网友,会有意无意地给王思聪打上“富二代”“土豪”的身份标签,而把自己划入“贫二代”。这两个身份标签,在围观者眼中,他们似乎没有多少交集可言,有时双方甚至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
正因如此,“思聪买桌”引发的热潮当是一种启发:在公共舆论空间中,不同阶层可以创造更多的条件交流,去掉有色眼镜,从一种更平等的角度去认识对方。
(作者为王彦飞,昨日刊于新京报,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