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6版:财道/过日子
3上一版  下一版4
 
颜色口感与真蜜几无差别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7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都记者实验,用高果糖浆调假蜜
颜色口感与真蜜几无差别

假蜂蜜拉丝的效果也很好,光看拉丝难辨真假
记者寻访山里多位卖蜜人家,暂未发现掺假
许多人认为真蜂蜜滴在纸上不会发生浸润,但记者用真蜂蜜滴在纸上,如左上和右上,均出现浸润,而滴在下方的假蜜未出现浸润,所以滴纸法也难以鉴定蜜的真假
左边是高果糖浆,中间是真蜂蜜,右边是掺假的蜂蜜,外观差别不大
 

N海都记者 林可 朱丽萍 江方方/文 肖春道 孔瑜/图

核心提示 蜂蜜掺假与打假,20多年来从未间断的“暗战”持续不绝,每有新仪器和新检测方法问世,过不久,造假者便迅速跟进,升级掺假成分,搞得连有的老养蜂师傅都难辨别。

昨日,记者用业内人士提供的高果糖浆调出假蜂蜜,发现无论从口感、颜色上,调出的假蜜与真蜜几无差别,一般人真的很难辨别。

寻访山里卖蜜人家 暂未发现掺假

这几天,养蜂老师傅随同记者一同走访永泰青云山、北蜂、鼓岭多地,实地鉴别山间散装蜂蜜。

7日上午,在永泰青云山风景区门口,有多位男子吆喝推荐自家饭店的蜂蜜。卖家均称,这些蜂蜜都是自家养的蜜蜂产的。记者以买蜜者的身份随同一男子回了饭店。

该男子打开一桶蜂蜜,一股清香扑鼻。“冬天花不多,产量就少,夏天的花多一些,产量就多一些。”老板介绍,冬蜜剩不多,一斤要100元,而夏蜜刚采完,一斤要35元。养蜂师傅通过鉴别,真蜜可能性较大。

8日上午,在北蜂宦溪乡宦溪村,有两处卖蜜点。第一家卖蜜者一斤要40元。几位养蜂人鉴别后发现,蜜是真蜜,但浓度偏稀。

在宦溪村另一卖蜜点,老板称,他每年都要卖2000多斤蜜,蜜均装在大缸内,3斤半起卖,要85元。经过品鉴后,养蜂师傅们发现该蜜可能经煮过、杀酵处理,杀死细菌的同时也破坏了营养成分,但蜜还是真蜜。

“山区蜂农一般比较纯朴,造假制假对他们来说成本太高。”省农林大学蜂学院李江红博士说。而蜂农林钟寿也告诉记者,会有收购者用测糖灵简单仪器来测真蜜,但这种也只针对掺蔗糖的假蜜,如果是真蜜,测糖灵不会变色,但对假蜜测糖灵会变黑色,测糖灵只测糖分高低。

用高果糖浆调的假蜜 与真的口味相近

用高果糖浆可以调出蜂蜜,这在业内是公开的秘密,但高果糖浆调出的假蜜究竟与真蜜有几多相似呢?昨日,记者从老蜂农林钟寿的蜂场现场采集了半斤百花蜜,而业内线人又向记者提供了半斤含量高达九成的高果糖浆。将真蜂蜜和高果糖浆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调配,调配后假蜜颜色仅比高果糖浆颜色略深些。品尝调配后的掺假蜂蜜,记者发现与真蜂蜜相比,口味相近,真假难辨。

蜂蜜的主要成分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这两种成分可以来自花粉,也可以来自马铃薯和玉米淀粉,因此从检测上很难辨别蜂蜜真假,近年一位中科院院士发明了检测蜂蜜中的碳三值,才解决蜂蜜检测难的问题。

业内人士透露,高果糖浆是一种以玉米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营养性(含热量)甜味剂。目前掺假的蜂蜜中,多用高果糖浆掺假,有些掺假含量蜂蜜仅占两成,高果糖浆占八成。

记者从阿里巴巴批发网站了解到,目前高果糖浆每吨售价大约5500元,折合每斤价格不足3元,而蜂蜜基地采购价每斤至少十几元,好的蜂蜜每斤基地采购价要20多元一斤,用高果糖浆掺假可以赚巨大的经济利益,致部分商家铤而走险掺假、以次充好。

掺假打假“暗战”不止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蜂蜜掺假与打假,20多年来“暗战”交替延续。

先是在真蜂蜜中掺入蔗糖,后不断演变成完全由高果糖浆构成,没有任何真蜜。“就连国内最尖端的技术仪器有的也很难识别。”省农林大学蜂学院李江红博士向记者举例说,最新升级版的假蜜,拿给一位80多岁的老蜂农识别,他连声称赞此蜜是好品质,这就是发生在省内的真人真事,可见制假技术有多高超。

假蜜造假技术的演变经历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一些不法商贩掺入蔗糖。虽然蔗糖中含有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不过二者从成分构成是两两连接在一起的,而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是单独存在。这种差别使得这种造假比较容易检测,加蔗糖已算是“过时”的技术了。

第二阶段是在2000年后,有人采用高果糖浆造假蜂蜜。把高果糖浆加入到蜂蜜中,乱起真来差不多就形神兼具,为检测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碳四植物糖的同位素检测应运而生。

第三阶段是假蜜掺入活性酶冒充真蜜,时间段也是在2000年后。高果糖浆掺假发生后,被发现假蜜中没有含酶,因为蜂蜜要检测酶值,真蜜都含有活性酶,于是就有人在高果糖浆中加入淀粉酶,由于淀粉酶与活性酶成分差不多,因此也能以假乱真。

“每当检测手段进行升级时,造假分子也会跟进,造出与之相应的掺假品种加以配套。”蜂农申磊说,蜂蜜打假是个世界性难题,到目前为止,通过仪器和检测方法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手段,这也让不法分子有空可钻。

□延伸阅读

国标有缺陷真蜜反不达标

记者了解到,几年前,国家强制性标准《蜂蜜》正式实施。该标准对蜂蜜作了严格界定,不是纯正蜂产品将禁止在产品名称中使用“蜂蜜”或者“蜜”字,否则视为造假。

由于蜜源植物种类繁多,品质各异,很难有一个统一标准,为此,新标准对真实性指标就作了放宽,而对抗生素与农残等安全指标却作出较严格规定:除蜂蜜中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蜂蜜以外的物质,如淀粉类、糖类、代糖类物质,还禁止添加防腐剂、澄清剂、增稠剂等。同时,新标准对标识提出新要求,比如标识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有误导消费者的定义或标注,例如不能用“老年蜜”、“儿童蜜”的说法。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该标准在实施后,对规范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有不尽完善的地方。现有标准有缺陷,例如,部分纯正蜂蜜在浓度方面达不到要求反而变成“不达标品”,相反掺有糖浆的蜂蜜浓度较高更易达到要求。因而蜂蜜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和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