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邱也栩/文 毛朝青/图
海都讯 连着几日,全省各地持续“高烧”,酷热难忍,今起,让我们再度跟随“海都温度”一起来感受不一样的温度。2012年7月,本报推出“海都播报地表温度”,每天定时测量地表温度;2013年7月,本报推出贴近人体感官裸温的“海都温度”。“海都温度”提供地表温度与“气温”。其中“气温”因贴近人体感官,我们称之为“裸温”。
值得注意的是,本报提供的“海都温度”,并不是严格气象学上的气温及地表温度,仅供市民参考。
昨日上午11时,记者在福州华林路海都大厦三楼露天阳台上,将一个最高可显示60℃的指针式温湿度计置于地上,同时手持一个最高可显示50℃的简易温度计开始测试。手持温度计的温度缓缓往上爬,5分钟后,升至37℃,10分钟后,定格在37.8℃。而气象部门观测的实时气温为34℃,两者相差3.8℃。此时指针式温湿度计显示天台地表温度为52℃。
14时,海都大厦三楼天台,手持温度计显示为43℃,比气象部门监测的36℃高出7℃;天台地面温度为58℃。
16时,记者再次来到楼顶同个位置。十分钟后,测得天台气温为36℃,与气象部门发布的实时气温36℃持平。此时,天台地表温度为42℃。
本报昨日测量的“裸温”为何会高于气象部门预报的温度?
气象专家解释,天气预报的气温,是根据国际标准,在离地面1.5米高、无直晒、草坪上、通风环境下的百叶箱里测量的温度。因气象探测资料是全球共享的,所以,气象观测场内的仪器安装、布局都有统一的标准,百叶箱内的气温测量也是各地统一的。
专家说,如果让温度计在太阳暴晒下测量温度,肯定会高于百叶箱内的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