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今日时评·环球评论
3上一版  下一版4
 
廉洁也考得出来?
“洋巨头”变质谁该挨板子
洋品牌“质量打折”中国人该喊冤吗
让一些人“心疼” 车改才能成功
诱奸罗生门不该由眼球说话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7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洋巨头”变质谁该挨板子

 

□今日话题

背景:记者卧底两个多月发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为原料的行为。面对记者质疑,其工作人员甚至侃言:“过期也吃不死人”。而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今年还获评“嘉定新城(马路镇)食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A级)”。(《京华时报》7月21日)

A商家“道德血液”靠不住

无论是供应商,还是采购商,双方其实都并非“无名之辈”。但丑事还是发生了,无疑再次见证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在利益的驱使下,无论什么企业,国际知名也好,洋品牌也罢,仅仅指望它们通过自身的“道德血液”就能自觉保障食品安全,实际上是根本靠不住的。所谓“食品安全不仅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这正如此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曾强调的,“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张贵峰湖北)

B主要责任不在“肯麦”

我以为,这事如果把主要板子打到肯德基、麦当劳身上,则是本末倒置。福喜员工的话道出了事情的本质,不是“肯麦”对原料要求不高,而是福喜做了手脚。“肯麦”来参观检查时根本看不出问题,账目也看不出问题,他们也被蒙在鼓里。恰如爆料人所说:“(肯德基、麦当劳)知道了,谁还跟你做生意,做生意讲诚信的。”

食品原料进入餐厅,按照规定,在流通环节上已经有“几顶大盖帽”在监管。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几顶大盖帽”去哪了?才让问题食品的原料流入餐厅。

(@生活在别处福建)

C丑闻频出 因“洋快餐”纵容

媒体卧底暗访,相关部门介入、涉事食品被下架封存、企业被处罚……对于中国式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公众很熟悉。但丑闻不断曝光,处罚接踵而至,而风头一过丑闻又再现。

供应商“坑爹”,洋快餐们知道吗?答案不言自明。“检查的时候,那一天才是真正的生产,就像皇帝下去微服私访,先打好招呼,老百姓排队,欢迎欢迎……”福喜公司员工说得已经很明白了。显然,如果不是洋快餐巨头们默认和纵容,供应商不可能避开那些严格的监督体系。

有“史上最严”之称的中国首部《食品安全法》正在审议修正之中。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洋快餐曝出丑闻既是倒逼,又是警示。(陈广江山东)

D违法成本过低 致“洋巨头”变质

从记者暗访来看,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这些过期鸡肉原料被优先安排在中国使用。可见,中国市场监管最为宽松,消费者最好欺骗。二是为应付检查,上海福喜还做了对内、对外的两本账。这说明,该公司是有预谋地加工、供应过期原料,性质更为恶劣。

从这次事件来看,这些“洋快餐”巨头所谓的“选择供应商方面有一整套严格可行的标准”等说法都是扯淡。这些“洋巨头”为何敢于挑战中国法律?归根结底,在于违法成本太低——我们的法律不硬,监管不严。

(冯海宁北京)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