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大风肆虐下“微”互助也温情
□微语录
潘石屹捐资哈佛 行善还是打广告?
穿透明内衣游街很不“艺术”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7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潘石屹捐资哈佛 行善还是打广告?

 

背景:近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与哈佛大学签订了金额为1500万美元(约9300万元人民币)的“SOHO中国助学金”协议一事,引发网络热议。不少人提出疑问,为何不选择中国高校。潘石屹在微博上回应称,这次助学金只帮助家庭年收入6.5万元以下的中国贫困学生。(7月24日《新京报》)

观点1 为啥不捐中国 问错了对象

这些年,每当有国内精英向外国高校捐资助学,网络上总会响起“为啥不捐中国高校”的责难。相比几年前,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建人张磊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88.8888万美元,小潘夫妇这次“撒”的钱更多。

那些带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观点,显然都是站不住脚的。潘石屹的捐款,更多地带有慈善成分。毕竟,与国内高校不同,在欧美等国,绝大多数名校的学费贵得吓人。以哈佛大学为例,其国际学生每学年的费用至少要在4.3万至4.5万美金。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感觉,如今美国顶级的大学越来越像一个培养精英的超级俱乐部。

而“SOHO中国助学金”计划的实施,至少为部分“寒门骄子”进入世界顶级名校打开了一扇窗。我们应为中国能有如此全球化眼光的慈善家而欣慰。相比陈光标的那种“暴力慈善”,此举无疑更契合现代慈善的本质,正向价值也更为明显。

而“为啥不捐中国高校”这个问题其实更适合抛给中国大学的校长们。小潘夫妇和张磊他们为什么不约而同地都将钱捐给美国的高校,在我看来,这与其说是个爱不爱国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因为认可前者的教育理念,信任他们对于捐款的管理。

(王垚烽,嘉兴)

观点2 捐资哈佛 不过是锦上添花

SOHO的名字又一次引爆眼球,随着赞扬声与质疑声不断,广告效应不言而喻。接下来,SOHO还会一次次炫下国际范,广告效果自然是响当当的。

都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SOHO也免不了俗。将钱用于雪中送炭,大多数企业搞慈善都这么干,很实在,却不容易出彩。跟世界一流大学一联系,一下子就成了焦点。名利双收。

当然,简单地说SOHO虚荣心强,肯定不够客观。潘石屹和张欣于2005年成立了SOHO中国基金会,主要扶持西北地区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这次助学金计划,是第一次把援助的手伸到国际上。

据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优秀学府上学的大学生中,只有3%的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据非营利机构“国际教育协会”2013年年底数据显示,中国在哈佛的留学生有686名。这当中有几个家庭年收入低于6.5万元?双方都不说,很大的可能是不方便说。说破了,精心吹起来的“气球”就不好看了。

2014—2015学年,哈佛大学本科生一年学费预计为4.4万美元,中国的贫困学子有多少人会不自量力地冲过去?SOHO基金会有意国际化,到世界一流大学凑热闹无可厚非。只是希望SOHO别忘了,国内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还有很大的空间。国际上热闹完了,广告之后,请马上回来。   (倪恒虎,北京)

本栏目“追评”,欢迎评论、吐槽海都报报道的省内新闻,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皆可。有理有趣,稿酬从优。

来稿可投到邮箱hdtl@hxdsb.com;可贴到QQ群168223095;还可发到微信公号“海都时评”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