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6版:民生/坊巷
3上一版  下一版4
 
珍藏十年 80后美女晒玩偶
有了榫 祠堂立千年
司法所配“冷兵器” 女汉子苦练防暴术
太阳当空 铁桶当帽
省残疾人劳动就业中心 轮椅可以免费借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7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了榫 祠堂立千年

简单的榫卯(左边是卯,右边是榫)
 

N海都记者 李帅 关铭荣 文/图

海都讯 榫的读音是(sǔn),它是“榫卯结构”中的一部分,“榫卯结构”是指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73岁的省收藏家协会前副会长梁桂元说,历史上,福州曾经有大量砖木结构建筑采用“榫卯结构”,说到这里,就要谈一谈老福州的木工行当。

梁桂元说,自古以来,人们都说福州的木工特别巧,特别是建房盖屋的大木工,因为福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福州位于闽江下游,上游是木材产地,福州所需的木材,都是采伐以后从闽江上游漂流下来,原材料源源不断。这使福州的木材商人特别活跃,也让更多的木工有了施展才艺的材料。

梁桂元说,当年,学木工手艺是师徒之间传承。学徒刚开始学时,手上天天都是水泡,学上几年,才能逐步跟师傅学习技术比较高的“榫卯结构”,这也意味着学徒有了将来吃饭的本领。

在老福州,祠堂巨大的木结构屋顶,就大量使用了“榫卯结构”,而且做工精益求精。因为这祠堂是供奉祖先的,也要留给子孙后代,质量一定要过硬。木工一定是百里挑一的能工巧匠,做活儿更是一丝不苟。梁桂元说,在他的老家城门镇梁厝村,就有一座建于南宋的梁氏宗祠,木结构大屋顶就是采用“榫卯结构”,没用一根铁钉。

感谢梁先生提供线索,奖30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