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4版:政事/快报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三明女得怪病三伏天穿棉袄
攻击癌细胞 闽一教授有新招
福州5个月男婴 肝脏囊肿大如球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攻击癌细胞 闽一教授有新招
福建医科大教授陈列平,因此获国际大奖
陈列平
 

N海都记者 李薇 实习生 张辉

海都讯 本来应该“吃掉”癌细胞的免疫细胞,为何会死去?福建医科大学陈列平教授,找出了其中的病理。日前,他的这项科研新成果,获得了国际肿瘤免疫学界顶级大奖——威廉·科利奖。获奖理由是,他在发现“免疫耐受型”癌症的发病机理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记者获悉,陈列平是福建医科大学免疫治疗研究所所长,目前该所正致力于将他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我省多发的胃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研究。

陈列平教授是福建人,今年57岁,本科就读于福建医科大学,同时也是美国耶鲁大学肿瘤免疫学部主任、教授,作为国家“千人计划”和福建省“百人计划”创新人才,引进到福建医科大学。由于陈教授目前身在美国,昨日,他的搭档、福建医科大学免疫治疗研究所副所长林基祯教授介绍了陈教授的获奖项目。据悉,这次获得威廉·科利奖的总共有4名科学家。其中,日本学者发现了人体免疫细胞的一个受体PD-1。而陈教授发现,在癌细胞上有一个PD-1的结合子PD-L1,当PD-1和PD-L1结合时,本来应该“吃掉”癌细胞的免疫细胞,就会“束手就擒”,不再攻击癌细胞。这样,癌细胞得以不断增长。这就是“免疫耐受型”癌症的发病机理。

林教授说,20%左右的癌症属于免疫耐受型,如果研发出抗体阻断PD-1和PD-L1之间的信息传达通道,免疫细胞就能够恢复活力,对癌细胞展开攻击。目前,相关药物已由美国制药公司研发成功,并在日本和欧洲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皮肤癌。

□名词点击

威廉·科利奖

威廉·科利是癌症免疫治疗的先驱人物。威廉·科利奖项设立于1975年,每年授奖一次,由美国纽约的癌症研究所负责评审,授予在基础免疫和肿瘤免疫学领域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在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中,迄今已有多位获得了诺贝尔奖。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