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25日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上发表讲话后,专门留出40分钟回答提问,这样的交流十分罕见,令人钦佩。据报道,在被问到打完周永康这只“大老虎”后,还有没有更大的老虎时,王岐山没有回答,再被问是不是“你懂的”时,他笑说:“以后你就慢慢懂。”
这段报道让舆论场很兴奋。一些人认为,王书记的回答“有深意”。这样的分析显然契合了网上想看“大老虎”的心态。
反腐败事关重大,涉及每一个“大老虎”,尤其严肃。纪检机构在这方面往往一字千钧,王书记更如此。实事求是说,“还有没有大老虎”这样的问题,广泛存在于公众当中,但这个问题不是在正式场合用来问权威领导人的,它也不可能得到回答。
反腐败迄今取得重要成果,官员腐败得到强有力的遏制,也促进了全面深化改革局面的形成。然而反腐败也面临了空前的复杂局面,把反腐败推进到底是既需要中央勇气,也需要全社会高度配合的事业。
好奇是公众的正常心态之一,民间的猜测无法阻止。然而,反腐败不是一般的新闻领域,猎奇心态需要得到克制,反腐败顺利第一,满足大家好奇心第二,这应成为从纪检机构、媒体中介,到各界公众的共同默契。
在反腐败问题上,还是要倡导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倡导相信中央、相信中纪委。
反腐败涉及很多具体的人,在他们是否会被立案尚不确定的时候,舆论应尊重他们依法享有的名誉权。反腐败最终锁定谁,对其给予纪律处分还是以国法追究,决定着相关人的命运。一个致力于法治建设的社会,应当理解针对一个人形成大量传言,或者制造公众这类联想的轻重。
这当中没有绝对的准则,让舆论场摆脱分析和传言,变得规规矩矩一干二净,这在多元时代肯定不现实。但道德的指向是清楚的,在反腐败问题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清楚的,怎样做才对反腐败的有序开展最有利,也不难搞明白,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是否愿意那样做。
中国舆论对反腐败给予了突出的支持,在世界范围内,这也大致是舆论的共同特点。把相信中央、相信中纪委当成钢筋和支柱嵌入舆论中心,那么中国的舆论场就将在反腐败中成为更成熟、更有力的一支力量。
(据环球时报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