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网络平台或一些研讨会上,总有个别学者发表这样的观点:“中国动不动就煽起整个民族情绪,把武力解决看得很轻易”“军人对外交发言权太大”“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要用博弈、文明手段来解决”,等等。这是对当前国家关系和国家安全形势的误读、误判,是对公众舆论的误导。
众所周知,我军担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职责,应该说,对国防和国家安全最有发言权。
从一些学者的观点来看,他们认为军队讲打仗多了,应该多讲文明,最好别提“战争”这个词。但从我军使命任务来讲,军队、军人若不讲战备、战争,不时刻绷紧战争之弦,国家安全就没有底线和起码的保障,120年前甲午战争的惨败就会重演。“忘战必危”应成为军队和军人的座右铭。
众所周知,美国的政府发言人、国防发言人,经常“各吹各的调”,美国的少将级军人还经常向媒体释放与政府不一致的表态,语出惊人。而我军将领几乎没有这种情况,更谈不上干扰其他部门事务。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敢于向世界亮明立场、观点,是近几年的事,但还常常被人看不惯,怎么做也不合他们的口味。
我军30多年没有打过大仗,未经历过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考验,和平环境对经济发展异常珍贵,却容易成为军队战斗力的腐蚀剂。和平有可能成为“醉太平”,精神懈怠是军队最致命的敌人。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军队和军人不仅不能“享太平”,不能自我解除武装,别人“磨刀霍霍”,我自马放南山。他们要认真思考和应对如何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强固安全基石、提供安全保障;如何不仅维护国家安全生存权益,而且增创国家发展利益;不仅生产“安全产品”,而且创造发展红利;如何通过提升国防实力,使我国在维护和平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许森海南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