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洪德木 文/图
核心提示
8月22日,莆田PS拍-2014-10、11地块相继开拍,这也是今年下半年以来的第三次拍地,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当天的土地拍卖中,两幅地块,一幅因无人竞拍导致拍卖取消,另一幅则因无人应价最终流拍。
记者根据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材料数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28日,2014年莆田四城区商住用地共成交了972017.21平方米,约合1458.04亩,这些成交的地块主要以上半年拍地成交为主,约占86%,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下半年土地拍卖流拍现象较多,但上半年的土地成交量仍然属于正常现象,土地流拍暂时还不会影响到接下来几年的楼盘供应量。
上半年土地拍卖 持续成交
从房地产行业来看,土地交易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一级市场,其出让数量的多少以及是否成交,都会影响着行业二级市场也就是楼盘销售市场,甚至会波及到二手房市场的交易行情。2014年以来,从1月8日海峡置业竞得的一块商业地块开始,莆田四城区土地出让就频频出现在房地产市场上。根据海都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8日,莆田四城区土地以挂牌、拍卖两种形式出现的公告文件为19次,而在挂牌与拍卖中,这些拍卖的土地,其商住用地共成交14次,包括碧桂园集团、保利集团等房企在内的开发企业拿地面积在内,四城区土地面积共成交了972017.21㎡,合计约为1458.04亩,“这样的成交数据,在今年来看,还算是正常现象,有楼盘开发销售,就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土地供应,这就是被行业称为‘面粉’与‘面包’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这样的成交面积,业内人士曾先生如是说。
而根据市国土资源局数据统计显示,莆田四城区在将近9个月的土地拍卖中,上半年表现得尤为活跃,不管是推出地块的时间频率,还是土地成交拍出的数次,都比下半年来得更多。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共有13家房地产企业成功拿得出让土地,而在下半年的三次土地拍卖中,仅有两家房地产企业成功竞得土地,分别为骏乘地产和中暨集团,其拿地面积分别为16902.74平方米和119197.82平方米,而这两家房企所拿的土地面积也仅仅只是占了近9个月以来,地块成交面积的14%。“从目前现状往回看,在2014年,莆田城区的土地拍卖中,上半年因为延续着2013年的热销环境,不少开发商经过了量的消化之后,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土地储备,例如中暨集团、莆田首创、新元集团等房地产企业,有些虽然看似是初次拿地,但实际上,很多都是无地可开发的房地产企业联合起来拿地的情况”,对于上半年土地市场,业内人士陈先生认为,土地市场的火热,不仅仅只是因为房企经营的原材料需要,同时也是因为莆田城市日益外围化扩大,其发展潜力也受到了很多外地开发商的重视,“像保利、碧桂园等房企,看到城市发展机遇,相继进入莆田开发楼盘”。
下半年土地流拍 频频出现
与上半年土地市场火热的情况相反,在下半年为数不多的几场土地拍卖中,土地流拍的现象则是相继出现,7月11日,PS拍-2014-23号地块流拍,7月 16日,PS拍-2014-15号地块流拍,8月22日,PS拍-2014-10、11地块相继流拍,这也给本地持续下行的房地产市场带来更大的观望气氛。
同时,记者梳理这些拍卖情况发现,进入下半年之后,土地拍卖的频率显得更加缓慢,特别是4月18日的PS拍-2014-13号地块拍卖之后,甚至是经过了三个月的时间之后,才在7月11日再次开盘,而根据以往的经验,2014年上半年几乎是每个月都会举行几次的土地拍卖会,在这之后,8月份也仅仅只举办了一场。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楼市下行的情况也会影响到土地市场,推地量的减少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整体环境下行让政府推地心理更加谨慎;同时,土地流拍现象增多,也说明了开发商拿地不再盲目,而是更加趋于理性。不过,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流拍的地块大多集中在秀屿区和北岸区域,“这两个区域,距离市区较远,大多数开发商在目前市场下,进入这些区域的开发意愿估计不是很大,如果是市区的地块,或许将不会出现流拍的情况”,业内人士曾先生就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