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今日关注·环球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8处历史风貌建筑 已确定遭拆除
反腐不会因“官娇”转向
从“先富”到“共富”是实事求是
马云成首富意味着什么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反腐不会因“官娇”转向

 

方今中国,一幕“打大虎,大打虎”的长卷铺展开来。其落笔处力透纸背,政治生态不断改写,官员生存方式和生活消费方式亦大为改观。公众围观热度和“点赞”热情不待言,但貌似体制内人士的“娇喘低恨之声”,亦给舆论场制造不少话题,比如反腐“杀伤经济”并导致“为官不为”,因福利缩水、收益打折感慨“为官不易”,严管配偶子女、限制因私出国是“背离法治”等。但看来看去,这都更像是一种“官娇”。

官员之所以公然站出来撒娇,主要是旧常态下为官处世的做法、活法、想法、办法“被变迁”。如果有人仍然认为合法收入有限但隐性收益无限,权力影响力很硬但纪律约束力很软,公众监督压力很小但官员行为弹性很大……恐怕不是无知就是无畏,或者两者兼有。在十八大后的反腐新常态下,八项规定牢牢锁死政府的“钱袋子”,群众路线大大提升了监督话语权。中央政治局给作风新常态“打了样”,群众拿起智能手机抓拍官员“丑行雷语”。如果这算是“开历史倒车”,请撒娇者看看四周:你是否正在逆行?

换言之,“官娇”频出可能说明非剧变的“小微”治理“落地”了,触碰到改变陈规陋习的撬点,触及官员难以言表的痛点。若仔细推敲,这些治官之措并非推倒重来,有的是对既有制度的重申和细化,有的是对既定责任的强化和追问。

问题在于,由于类似禁令的“政治紧缩”后果起效,一些官员的职务影响力缩水,权力变现、捞现能力大打折扣,因收礼、收卡而生活消费“只进不出”等好时光难再,恐怕连家人都感到浑身不自在。从深层次上说,由于特权利益受限受损,一些既得利益者产生了深刻的焦虑感,甚至有某种被孤立感、被剥夺感、被清算感,抱团“取暖”的集体无意识被激活和释放出来。加上“退休回家保安全”“退居二线得豁免”等潜规则被打破,不少人感到“秋后算账,大限将至”的彻骨寒意,其弹压反腐的内生动力也一定是骨子里的。

但这就是新常态。最简单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还是坚持。反腐在路上,坚持下去,不因“官娇”转向,人们终将适应新常态、重拾好心态。

(高波 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