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恭璋 黄启鹏 包华 文/图
关注理由 眼下,每到早晚高峰期,福州市区道路的车流、人流和非机动车流如织。同时,行人及非机动车闯红灯、混行现象一直是“顽疾”,影响了路口的秩序和通行效率。为此,近段时间,福州警方推出新举措:取消路口拉绳,改设伸缩护栏,设置行人“二次过街等候区”。
福州交巡警支队有关人士介绍,上述两种新举措均处于试运行阶段,每一种举措均在两个路口先行试点应用,是否长期使用或者在全市范围推广,取决于试运行的效果。
拉绳退出 伸缩护栏站路口
昨日下午5时左右,福飞南路与铜盘路交叉口,两个伸缩护栏位于路口交通岗亭两侧的斑马线前,高近1米,拦停进出路口的行人、非机动车。原先防闯红灯的拉绳则不见了。
此时临近晚高峰,行人和非机动车流逐渐增大,两名协管员各负责一个伸缩护栏。每当斑马线呈红灯时,协管员用人力拉着伸缩护栏,将斑马线“关闭”;绿灯亮起时,协管员就推着伸缩护栏,将斑马线“打开”。
在华林路西宾路口,伸缩护栏设在华林路由北往南进入路口方向一侧的西湖宾馆门口,也由一名协管员专门负责推拉。伴随着协管员一次次拉伸缩护栏,将进入路口的通道关闭,该方向的非机动车会自觉停下候行,有不自觉的骑手试图加速闯关,但看到护栏阻挡后也只得停下。
据了解,从2011年开始,福州警方在市区路口推广拉绳,但眼下拉绳正逐步退出。负责推拉伸缩护栏的协管员说,若是拉绳,有些市民会直接跨过去或弯腰钻过去,现在只要护栏一关,就没有办法闯过去。同时,拉绳的拉起、放下时间短、速度快,绳子也小,不容易被看到,若是在拉起的瞬间,有行人或者骑手强行闯行,就存在危险性。
设过街等候区 为提高通行效率
此前,海都报曾报道过,鼓屏路与湖东路十字路口出现一套新的路面标识,最醒目的是出现4个黄色的“二次过街等候区”。昨日,福州市交巡警支队有关人士介绍,这种行人和非机动车二次过街等候区,目前已在湖东路鼓屏路口和长乐路福新路口试点应用。
据了解,在设置上,警方在路口四个边角区域(占用部分斑马线)划定四个二次过街等候区,区域内喷涂“二次过街等候区”字样,颜色为黄底白字;在四个“二次过街等候区”之间设置了四条黄色虚线(非机动车禁驶区标线),形成了一个方形区域,在黄色虚线范围内禁止非机动车通行。在每一个“二次过街等候区”后方的人行道上设置四个过街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等候区”,区域内喷涂白色“等候区”字样。
警方介绍,在设置二次过街等候区路口,斜向过街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需两次过街,第一次过街后进入“二次过街等候区”(行人需从斑马线内通行),当直行信号灯变成绿灯时,再第二次过街通过交叉路口。此举的效果是,将二次过街的市民和一次过街的市民分隔开,减少路口行人、非机动车的囤积,提高通行效率。
警方:两举措均试运行
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现象一直是交通顽疾,出现了诸如“中国式过马路”等词汇。针对警方两种新举措,不少市民表示欢迎,但也有市民认为,需要做一些调整。
在伸缩护栏一项,多名协管员反映,伸缩护栏优点明显,但也存在提升的地方。首先是耗费人力,目前需专人负责,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推拉一次,有些吃不消,希望能在地面上铺设轨道,实行电力驱动。其次是保养问题,伸缩护栏风吹日晒,轮子是直接与地面摩擦,容易破损,若能拆卸更好。
对于“二次过街”,有市民认为,“等候区”设置在路口斑马线上,实际上是将这部分行人和非机动车往路口内部“转移”,右转车辆可能剐蹭到在“二次等候区”的行人,而为了避免剐蹭行人,右转车又可能与对向而来的左转车剐蹭。
为此,福州警方一人士介绍,目前上述两种举措还处于试运行阶段,还在逐步完善中,将根据运行情况来确定是否长期使用或者推广。
警方人士表示,杜绝闯红灯现象、维持路口有序交通,关键取决于市民的交通守法、安全意识,需要广大交通参与者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