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大学毕业的小蔡
参加应聘,好不容易进入复试阶段,竟因为一份手写的简历被公司PASS掉!经询问后得知,原来,小蔡在400字简历里,竟写了24个错别字,这也成了公司人事主管PASS掉她的重要理由。(9月15日《重庆晨报》)
观点一这是面多棱镜
错字连篇的简历是社会的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尴尬,更折射了互联网时代的汉字危机以及传统汉字文化的没落。
但问题是,在商业文化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时代,单纯的呼吁和倡导难免显得苍白无力。越是需要全体国人承担的责任往往越是意味着无人承担责任,拯救汉字危机就陷入了这样的尴尬境地。
拯救汉字危机关键还要靠国家靠政府,需要通过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引导来寻求突破口,比如在教育上可以大有作为。韩国主张“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创造”,俄罗斯把保护母语纳入了国家安全战略,日本从小学到大学都把习字和书法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也是复兴汉字的关键所在。
(陈广江 德州)
观点二不仅是职场告诫
其实,让小蔡失去工作的并非仅仅是这个错字连篇的简历,而是简历背后的细节与态度。小蔡的经历,也给众多职场新人提了个醒。
在最难就业年的严峻形势下,大学生努力学习并掌握多项技能成为“敲门砖”,却往往忽略了严谨、自省的基本态度。这种态度,从一份简单的简历便可一目了然。这样的员工,今后又如何能认真对待工作呢?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24处错误简历的弯路,并非每一个求职者都会去走。但务必警醒的是其中所蕴含的好高骛远的思维。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可能要经受各种测试,职场也会以丰富多元的姿态来训练、考察菜鸟们的基本功。认真学习,完善提升,会让自己在工作中赢得先机,而积极进取、认真细致的人生态度也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从容和美丽。这或许是这份“错字简历”给我们的警醒和反思。 (王丽美 武汉)
观点三 别放大负面效应
有专家强调,汉字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的文化根基。在这样的观念下,400字的简历有24个错别字,被淘汰理所应当,因为这是在动摇我们的文化根基。这样的分析,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有些夸大其词。
文字只是一种工具,当无纸化办公渐成风尚,“提笔忘字”不过是科技进步过程中的一种阵痛,并非什么洪水猛兽。毕竟,谁也不会放弃更快、更方便的载体,而去选择更慢、更落伍的载体,社会在发展与进步,我们的观念显然不能掉队。
因而,我们无需无限制放大“错别字简历”的负面效应。文字从纸质形式向屏幕形式的转变,就如今来看,已是一种无法逆转的趋势。对“提笔忘字”的年轻人,应多些包容与理解,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杨燕明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