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各地房价出现环比下降态势,而一些地方的学区房却成为“房坚强”,逆势上涨,甚至供不应求,从炒房变成炒“期权”。记者在北京、广州等地采访发现,有人花135万元买个4.4平方米的房子,根本不能住,只为给上学买个进门证。即便如此,仍一“坑”难求。(11月10日新华网)
别拿“盆景学校”当政绩
学区房价格飙升,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之果。一些地方在分配公共教育资源时只注重锦上添花,而忽视雪中送炭,甚至把建设“盆景学校”作为政绩工程,导致教育资源在各学校间配置不均衡。哪怕在同一行政区域,同级同类的学校间,教育资源配置亦存在问题。只有实现了均衡化,所谓“热点小学”就会自然降温,家长们才会真正喜欢上各自家门口的学校。(张全林河南)
家长切忌盲从
从总体而言,在名校就读的孩子,相对来说,得到的教育会更多一些,但具体到“个体”,就不一定了。名校有名校的优势,但却不一定就能够转化为孩子的优势,这一点家长必须要明白。孩子长期生活在重压之下,其身心健康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相反,如果孩子虽然不是在名校就读,但家庭和谐,没多少压力,同样也会很有出息。让孩子进名校是件好事,但如果要承受很大的经济压力,家长则需要三思而行,不能盲目跟风。 (滨兵浙江)
就近入学成了“就富入学”
划片就近入学,说白了就是将一大池子水分割成若干区块,这样起的波澜小,方便管理,也方便孩子入学。但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不解决,所谓“就近”就不是一个地理空间问题,而只是一个市场价格问题——谁有钱谁的孩子就能与名校“就近”。所以,这一旨在维护教育公平的政策,无非是将原来的“暗箱化”、“关系化”,进一步“市场化”、“透明化”了而已。或者说,名为“就近”,实为“就富”。
学区房的天价,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结果,本无所谓公平不公平;但是,公共教育应该谨守公平原则,就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舒圣祥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