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熙慧/文 关铭荣/图
关注理由
福州的古城墙曾绕城千余年,可惜上世纪20年代后陆续被拆除,现在只有五一广场、井大路各存有一小段古城墙。
2011年,福州鼓楼区安泰河畔文儒坊西段的一片空地挖出一小段唐五代时期城墙遗址,是繁荣的福州海上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证明,三坊七巷管委会承诺要在这里建一座遗址博物馆。
记者昨日了解到,这片空地又有惊人发现——在今年8月持续至今的考古发掘中,空地东南角地下的唐五代时期的完整城墙及城墙基础结构被完整揭露,而城墙边上早于唐五代时期的神秘遗址也让考古队员激动不已。中国考古界泰斗王巍在考古现场明确指出,要保留遗址的断面,让这里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遗址保护的范例”。
昨日,记者在省文物局批准下来到遗址发掘现场,对这里进行了探访。
现场再现《闽都别记》场景
2011年,文儒坊西段的空地西北侧发现了部分唐五代的遗址,今年6月,海都报关注了这一地块建造遗址博物馆的进展,8月上旬开始,省市联合考古队进场。“没想到地表下不到一米处就是唐代完整城墙的遗址”,省考古队员陈玭博士介绍,这次发掘出来的城墙很明显,发现厚达三四米的夯土层,又细分成40多个小层。越向深处,发现墙内夹杂着大量木头、石块,体积也很大。
“择于天复元年二月二日兴工,自东南起造,土木石大小工匠,共800余名,而土木大兴,过有两旬,威武将军又传令承造……”《闽都别记》曾记载节度使王审知建罗城的故事,当时王审知从北方来到福州,也带来了当地建造技艺。陈玭告诉记者,王审知将北方的夯筑办法带到福州,可福州都是泥潭地,通过此次发现就能了解到,加入大量木料和石块就是一个很好的坚固城墙的办法。
此外,本次发掘也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带有钱纹、威武军等字样的唐五代城砖以及兽面瓦当、木屐等;在宋代地层中也出土了青白瓷碗形灯、青瓷瓶等精美瓷器。
神秘遗址或是水利设施
在现场,记者看到有一段木板和木桩伸出地面,而在发掘现场有大片的地面被盖了起来。掀开挡布的一角,能看见一段伸出地面一米多高的十字形木桩,木桩的上端被塑料布包裹得严严实实。“这些木料在土里最少埋了一千多年,不能暴晒,否则都会开裂。”工人说,所以都用塑料布包起来,每天喷水保湿。
记者注意到,木桩的下面有四块砖头排列成规则的正方形,这样的木桩并排有数个。这种造型奇特的遗址在福州还是第一次出土,究竟是做什么的呢?
省考古队专家介绍,这样的木桩、挡板紧邻城墙,从地层来看比城墙建造的年代早,神秘遗址的年份很可能在唐五代之前。从位置上看,神秘遗址位于安泰河与城墙之间,综合分析很有可能是防止河水倒灌的护岸设施。因为发掘面积有限,这一水利设施具体的形成年代、范围等,还没法完全了解。
专家 现有博物馆方案要调整
11月7日上午,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三坊七巷文儒坊西段考古遗址举行论证会,出席的专家,就包括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王巍是目前国内考古界泰斗级人物,他对福州此次发掘的这两处遗址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王巍说,考古现场遗迹显现丰富,保存良好,护岸遗址、南方夯土城墙做法等许多遗迹现象,国内现在都没有保存的先例,所以极为珍贵。建议保留纵向断面,作为今后整体展示的对象,使之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遗址保护的范例。
专家组也一致认为,两次发掘的遗迹之间相互印证,对了解福州自唐以来城池的建设与变化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建议对这一地块的遗址博物馆建设进行较大的调整,继续扩大考古发掘范围。“这一块地是文化用地,部门要在公益展示利用上多下功夫”,福建博物院林恭务研究员说,不能用一般建筑的方法来对待该地块的地下遗址,若随意开挖或者灌注水泥,都将对地下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