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健康馆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冬季要进补先把牙齿补齐
多数感染者因“性”染“艾”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1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据介绍,我国艾滋病流行传播模式发生较大变化,2014年1月至10月份,我省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1600余例,其中经性接触途径感染占94.8%——
多数感染者因“性”染“艾”
专家呼吁,关注艾滋、关注青少年,学校要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通讯员 林竹

海都讯 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宣传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昨日上午,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在福州火车北站广场举行了防艾宣传活动,进行艾滋病科普知识、献血知识、性病防治知识、母婴阻断知识等宣传咨询。同时,还在高校内开展组织艾滋病防治讲座、知识竞赛以及防艾征文和微电影大赛等活动。

有关专家介绍,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流行传播模式发生较大变化,性传播成为艾滋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防控形势更加严峻,更需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尤其针对青年学生、男男性接触者等重点人群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

超九成艾滋病感染者经性传播

据省疾控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10月份,我省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1600余例,其中经性接触途径感染占94.8%。对此,省疾控专家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性观念日益开放,多性伴性行为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而多性伴性行为正是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重要危险因素。

据介绍,我省艾滋病监测哨点于1998年开始建立,最初只有3类监测对象,分别针对吸毒者、性病门诊男性患者和女性性工作者。这些年来,高危人群逐渐扩大范围,监测范围也随之扩大。目前我省已设置39个艾滋病监测哨点,重点监控8类高危人群,遍布9个市,每个哨点都会根据自己的监测对象做抽样检测。八类高危人群分别是:性病门诊男性患者、女性性工作者、男男性行为者、流动人口、孕产妇、吸毒者、男性长途汽车司乘人员以及青年学生。

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率上升快

今年10月,在京召开的2014年度艾滋病学术交流大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在会上表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感染率持续上升。

据介绍,由于直肠黏膜较薄,更容易破损,男男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几率高于其它性行为方式。同时,男男多性伴现象较为普遍,且安全套使用情况不乐观,因此,容易造成艾滋病在MSM人群中传播。哨点监测结果表明,MSM人群中HIV感染率由2003年的0.9%持续上升至2013年的7.3%。在历年新报告的病例中,男男同性传播比例由2006年的2.5%增加到2014年上半年的25.1%。

专家提醒,由于无法从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HIV感染者,因此MSM只有减少性伴数量、坚持每一次性行为都正确使用安全套才能为自己的健康提供保障。同时,应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并获取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相关信息。

提醒:关注艾滋、关注青少年

青少年处于人生中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关键时期,他们活动能量大,精力充沛,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愿意接受并尝试各种想法、观念,并付诸行动,其中也包括一些与感染艾滋病相关的行为。

根据我省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表明,青年学生中曾经有过性行为的比例为5.0%左右,同时还存在同性性行为和吸毒现象,超过50%的青年学生发生首次性行为时没有使用安全套。这些情况将使得青年学生容易暴露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潜在危险之中。

据介绍,针对青少年艾滋病问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采取综合方式扩大预防措施将有助于防止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病毒,这些措施包括增进艾滋病病毒检测、咨询、使用安全套、宣传性行为的改变等。世界卫生组织则强调,要加强青少年的能力建设,使其更有能力处理其艾滋病病毒感染问题,且对其卫生保健拥有自主决策权,创造一个以青少年为中心并对同龄人产生效果的服务方式。据悉,2015年,我省也将通过在试点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探索切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模式,并向全省推广。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