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2版:今日时评·社会现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卖女救夫 别无他法?
黑诊所难洗白
让陈年疑案走向法律的终点
买下放生并非良策
省立医院门口 车道变“停车场”
小狗突然窜出吓得货车撞墙
路上捡钱包 按地址送到失主家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陈年疑案走向法律的终点

 

背景:昨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向呼格吉勒图父母送达再审法律文书,撤销原判,判决呼格吉勒图无罪。此前,最高法院发布消息,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查河北聂树斌案。

这两起案件均是因为“真凶浮现”而被舆论贴上“冤狱”标签的。

这两起案件又都陷入了长路漫漫的再审复查之路。聂树斌案,从疑似真凶王书金主动交代到最高法院指令异地复查,已近10年。呼格吉勒图案在疑似真凶赵志红落网后,也历经9年复查。

而聂树斌与呼格吉勒图从落入侦查机关视野到被执行死刑,均堪称神速。1994年9月23日,聂树斌被警方抓获。

1995年4月,聂树斌就被枪决。河北两级法院走完整个死刑程序,只用了七个多月。18年前的呼格吉勒图案更甚之,从案发到执行死刑,只用了62天。

两相比较,不禁让人感慨。固然,当年的神速结案有违司法规律,如今更不能用过去的错误方式去纠正过去的错误。疑案的处理时间,不该一拖就是七八年、十多年。对待死刑更为谨慎,需要更细致的司法梳理。有报道曾披露,关乎聂树斌生死的一、二审判决书分别只有1300余字和1200余字。其中的“法院经审理查明”,只有极为简单的寥寥数语。如此粗糙司法,如何能保证司法公正?!

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两次大修,以及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粗糙司法正在走向日益精密。

(原载于《新京报》,有删节)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