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薇 见习记者 陈玮
核心提示 微积分、线性代数、通用学术英语……这些大学里的课程,一些福州高中生也正在学习。这个学期,福州一中高二年段约50名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始修习“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AP)”。该课程由中国教育学会牵头发起,从本学期开始在全国64所高中试点,我省福州一中、厦门一中和泉州五中都是试点院校。
与高中课程不同,大学先修课程信息量大,课堂常有讨论,课后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消化吸收,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帮助他们找到大学与高中的“衔接点”。
目前,先修课程考核方案和评价体系都尚未最终确定,但不少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希望,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未来能像美国的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大学先修课)一样,学分能获得众多高校的认可,或是给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带来优势。
大学课程“下放”到高中
让“吃不饱”的学生多吃点
“今年8月,我们派出了3位老师到北京参加大学先修课的师资培训。”福州一中教务处副主任沈鸣告诉记者,从本学期开始,学校面向高二学生开设3门大学先修课程,分别是《微积分》、《线性代数》和《通用学术英语》,每周2课时,三门课总共有大约50名学生在修习。“这些学生都属于‘吃不饱’的尖子生,高考对他们来说已不在话下,有能力也有兴趣接触大学课程。”
经过半个学期的试点教学,3门先修课程的任课老师都认为,尽管面临压力,但学生们兴趣浓厚,大都能跟得上。《通用学术英语》的授课老师刘海燕告诉记者,大学先修课程和高中课程差别很大。“先修课的课堂信息量很大,学生课后要学会自我吸收、消化,同时配合大量课外阅读。像我们的课堂上经常要写小论文,很多问题需要学生课外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才带到课堂上讨论。”
考验学生的同时,先修课也给老师带来压力,“逼”着老师自我提升。“我们之前从未接触过类似课程,而且几乎没有任何教学参考资料,所有资料都要靠自己去查找、挖掘,老师备课量很大。”刘海燕说。
打开一扇大学的窗
先修课成为高中与大学“衔接点”
高中生提前接触大学课程有什么好处?中国教育学会称,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旨在让学有余力的高中生及早接触大学课程内容,接受大学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的训练,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最符合其能力水平和兴趣的教育,帮助其为大学学习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沈鸣说,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高考已经不是问题,与其把时间花在应试性训练上,不如让他们提前涉猎大学课程,培养学科兴趣。
“先修课就像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学生可以了解大学里的学习是什么样的,了解未来学习的方向。”刘海燕老师说。
而在福州一中数学老师、《微积分》授课老师刘园年看来,先修课是高中与大学的“衔接点”。过去,高校与中学的“交集”仅仅存在于高考这一环节,多数学生在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对高校的专业缺乏了解,非常迷茫。倘若能在高中提前接触大学课程,那么对学生今后的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有利于高校选拔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学生,这与今后高考改革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CAP学分,高校能认可吗?
促进学分与高校接轨,是努力的方向
大学先修课程(AP)源自美国,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组织,高校与中学共同开发,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目前,全球已有数十个国家的几百所高校承认AP课程的学分,也就是说,学生获得AP学分后,在大学里可以免修该课程。同时,是否修习AP课程也是高校招生录取时的参考因素。
而国内的大学先修课仍处于起步状态。2011年,北京大学在全国部分高中开设微积分、电磁学、中国古代文化等大学课程,并冠以“中国大学先修课”之名。本学期开始试点的CAP(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则由中国教育学会牵头,联合国内多所知名大学、一流高中及教育科研服务机构,共同组织实施,该项目已列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委托项目。
目前,CAP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方式仍是未知数,国内也还没有大学明确表示将承认CAP课程的学分。不过,有关人士透露,促进众多国内高校认可CAP课程的学分,并在自主招生时给予优惠政策,是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正在努力的方向。
另据《北京晨报》4日报道,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推广者之一、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在接受该报专访时表示,“目前,我们已与多所大学沟通过,原则上,高校将会有条件地认先修课程学分,以考分达到什么程度为准。”
据悉,CAP项目将于下个月组织第二期教师培训,涉及《概率统计》、《物理力学》、《文学写作》3门课程,福州一中亦计划派出教师参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