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为了十位重病农民工兄弟
4S店深夜大火 新入职员工身亡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1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十位重病农民工兄弟
周兴贵捐出的50万元已转到海都红十字会公益金,其中20万元将用于救助在榕重病的10位农民工兄弟;他委托海都报征集救助对象,读者可拨打95060推荐
倪琼在银行人员的帮助下填好汇款单,捐出五十万元
 

N海都记者 陈文浩/文 张超晖/图

关注理由 14日,34岁的重庆女子倪琼在福州市区欲卖不足一岁的女儿,以救治重伤的丈夫。经海都报报道,捐款超百万,远超治病需要。受捐人周兴贵主动提出,愿意先拿出50万元资助他人。(详见12月18日A05版)

昨日,躺在病床上的周兴贵委托妻子倪琼,和海都记者一起到工商银行荣侨支行,将50万元善款转账到海都红十字会公益金。许多网友称赞周兴贵捐出善款的义举。周兴贵说,他的人生哲学是“好人会有好报”。

海都报今起将先行启动福州地区的捐助,20万元将用于资助10位重病的农民工兄弟。“外来工为了生活打拼,很不容易。”周兴贵说,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对他们的命运感同身受,“钱可能不多,但能让他们看到一点希望”。即日起,您身边若有符合条件的重病打工者,可以拨打海都报95060热线,与我们取得联系。

银行开绿色通道 50万元善款已到账

昨日上午9时许,按照与周兴贵的约定,海都记者来到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由于周兴贵还躺在病床上,只能委托妻子倪琼办理转账。

在记者和小舅子的陪同下,倪琼带着小女儿小冬(化名),走进工商银行荣侨支行。

本次转账数额较大,周兴贵本人又无法到现场,荣侨支行经审核后开通了绿色通道,银行的陈行长还亲自填单,指导倪琼操作。原本跨行转账,需50元手续费,但陈行长表示,既然是公益捐款,手续费就免掉。

在转账过程中,小冬东张西望,对银行内的一切都显得很好奇。见到天天来访的海都记者,小冬开心地笑了。在几十米外的公交站,就是一周前母亲背着她跪地欲卖女救夫的地方。再长大一点,小冬应该会知道,是福州市民的爱心,使她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读者:因为海都报,悲情故事有了温暖结局

昨日,周兴贵的手机短信声,只是偶尔才响起,这也说明,这一爱心捐款,终于有了消停的迹象。周兴贵这一家子的故事,经海都报的独家报道后,短短5天时间,捐款达到120余万元,筹款速度之快,筹款数额之多,在近年福州的公益救助中,极为罕见。

在网络上,在市民中,仍在议论着倪琼“卖女救夫”的故事,以及这上百万元的捐款。“还是好人多。”市民林先生说,当时读了这则报道,极感酸楚,现在看到倪琼一家救命钱有了,感到很高兴,充满了正能量。

市民刘女士则称赞海都报的影响力很大,“一经报道,全国四面八方的捐款都来了。”网友“东阳”在微信上点评说:“海都报的独家报道,让‘卖女救夫’的悲情故事,有了温暖的结局。”

家属:汶川地震时,周兴贵就踊跃捐款

得知周兴贵捐款50万元用于福州和重庆的慈善事业,网友们纷纷点赞。网友“千山闽”说:“别人给周兴贵献爱心,周兴贵再次把爱心献出去,爱心就这样得到了延续。”

对于的周兴贵举动,周兴贵的小舅子并不感觉意外。他告诉记者,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当时周兴贵在厦门打工,一个月也就挣3000元左右,还踊跃地捐了200元。小舅子认为,“200元看似不多,但周兴贵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倪琼也说,平时丈夫在街头看到残疾人,也会忍不住放上5元、10元。

对于自己做的这些好事,周兴贵直言“太小了,不值一提”。不过,他也和记者谈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相信“好人会有好报”。

进展:闽侯相关部门 积极介入伤害赔偿调解

目前,周兴贵的赔偿问题仍在谈判中。对此,闽侯县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调解工作。15日,闽侯县相关部门牵头各方协商赔偿事宜,经5小时协商,初步商定由房主按65%比例先行支付给伤者家属,其余的钱款由包工头与家属共同筹集。当晚房主支付了3.2万元手术费。据箬洋村村主任介绍,房东是小山村里的两位留守老人,吴昌东60多岁,吴其取已80岁,家里并不富裕,建房费用主要是由老人的一位女婿支付。

18日上午,在闽侯县大湖乡等干部的组织下,房东、包工头和受害家属三方到大湖乡司法所调解,重庆市驻榕劳务办有关人士也全程参与了调解。但对于赔偿金问题,三方调解至晚上仍无法达成协议,大湖乡领导只好建议家属,等到周兴贵出院后,依法向闽侯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天下午,闽侯县委领导带领县民政局、工会、卫生局、红十字会、大湖乡等相关部门领导前往医院看望慰问周兴贵。

爱心再传递 捐助十位重病打工者

对于50万元的用途,周兴贵的初步想法是,在福州捐20万元,在重庆捐30万元。目前福州的资助工作将先行开展。周兴贵昨日提出,希望将用20万元帮助十位重病的农民工兄弟。

“外来工为了生活而打拼,很不容易。”近十年来,周兴贵辗转于广东、福建等省份的多个城市,作为外来工群体的一员,对此感同身受。

周兴贵说,像他这样的建筑工人,一般早上5点半就要开工,一天要干10个小时,夏天要忍受暴晒,冬天要忍受严寒,“一般50岁以后就再也干不动了”。周兴贵说,“小病都忍一忍就过去了”,但一旦出了大病,或者遭遇什么横祸,就只能由亲人或老乡资助点,“实在凑不足,那就只有等死的份”。

因为有无钱手术的经历,周兴贵特别希望能资助一些重病的农民工兄弟,“钱可能不多,但能让他们看到一点希望”。周兴贵委托本报,帮忙征集和筛选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

征令集

有爱,就能驱散阴雨,迎接灿烂阳光。本报今起征集福建省内10位重病的农民工兄弟,每人将获得2万元的救助款。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农民工兄弟,他们是家庭的支柱,在贫寒的生活中,却患上了重病,急需救助,请拨打海都热线95060,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爱心企业与爱心人士想帮助他们,也请通过95060热线联系我们。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