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练仁福/文 肖春道/图
海都讯“我平时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在祖国大陆更是第一次,有点紧张,说不好的地方请包容。”8日下午,台湾著名国学大师、画家江逸子老先生来榕文化交流,并应邀接受海都报、福建导视频道的联合专访,一见面,年近八旬的老先生谦虚地这样说。明天,福建国学堂将分享江逸子的作品以及纪录片,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去听听。
艺术创作坚守“不与政治挂钩”
江逸子,1938年出生于闽侯,1949年赴台。由于家境清贫,他无法完成正规的学校教育。机缘巧合,他结识了多位赴台老先生,跟着研习国学。后又爱上了画画,并选择了一条独特的路子——临摹古画。
江老回忆说,他曾每天带一个馒头,到台北故宫(当时在台湾台中)临摹古画,被人称为“馒头僧”。当年他就被大师张大千赞誉说“这个小伙子的画作,将来会独领风骚”。几十年的努力,江老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素以工笔、意笔见长,笔下梵像、人物独步画坛。江老说,自己艺术创作一直坚守——创作为民族而不为政治,同时不与财团挂钩、不与媒体挂钩、不与宗教挂钩。
寄语年轻人做学问宁缺毋滥
江老退休前,曾延聘于台湾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为孔子第77代嫡孙孔德成的秘书室主任。聊及传统文化当下境况,他说,令人痛心的是,两岸一些年轻人,言必称西方,对自己祖宗留下来的许多经典精华却不闻不问。令人欣慰的是,环境正在转好,国学开始受到更多的重视。“国学教育中,家庭教育这块被忽视了,正所谓‘言传身教’,父母应该与子女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对于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江老常言:“少年时要懂得锻炼自己,中年时要懂得成就自己,老年时要懂得释放自己。”对于年轻人,江老则寄语,做学问宁缺毋滥,不懂就是不懂;另外,一定要时刻牢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所蕴含的哲理。
□小贴士
1月11日(星期日),福建国学堂(公益性)邀请到了台湾知名学者、国学泰斗李炳南老教授的嫡传弟子、中华无尽灯文化学会主席唐瑜凌教授,做《孝经》图书导读(江逸子所绘)(上午9点开始),下午播放分享纪录片《如是独行江逸子》。地点为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道德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