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百慧
有人说,2015年将会是变革的一年。因为乐视、富士康、阿里巴巴等其他行业巨头的跨界造车,因为互联网思维对汽车的颠覆,也因为汽车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以前认为天马行空的想法,这一年都有可能在汽车上得以实现。那么,跨界造车真的能再塑一个“特斯拉”吗?当汽车遇上互联网,将擦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拭目以待。
乐视、阿里巴巴、谷歌互联网跨界纷纷加入造车行列
一直饱受猜测的乐视超级汽车“SEE计划”的最新进展1月20日终于曝光,乐视集团乐视智能汽车(中国)公司正式成立,并发布了智能汽车UI系统LeUIAuto版。同时亮相的还有原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吕征宇,其将担任乐视智能汽车(中国)公司副总裁。据了解,目前乐视超级汽车研发团队的规模已经达到260多人,包括多位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的专家。未来,乐视网计划复制其生态垂直整合的成功模式重新定义汽车,通过完全自主研发,打造最好的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
事实上,近年来不断有IT行业巨头要造车的消息传出。在乐视之前,上汽和阿里巴巴要联手打造互联网汽车生态圈,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面世,再加上移动与广汽等都在进行跨界合作,加快布局,都在抢夺汽车智能时代的饕餮盛宴。
不管这些互联网公司造车是“痴人说梦”,还是真的会改变世界汽车行业,至少,他们会给传统汽车行业带来不一样的思维方式,而且按照互联网的做事风格,我们应该很快就可以看到他们所带来的惊喜。
互联网思维传统车企造具IT基因的汽车
事实上,当互联网思维融入汽车行业,传统汽车企业也正在主动拥抱互联网,而且有些正在牵手互联网企业共同研发未来的互联网汽车。
具有IT基因的比亚迪自称是中国最具互联网思维的汽车企业。其打造的首款车联网车型G5在去年9月份正式上市,该车搭载Android4.2.2的Carpad智能多媒体操作系统、蓝牙钥匙和PM2.5绿净系统,一上市就引起了普遍关注。接下来,比亚迪又先后将这些互联网技术应用在了S7、秦、唐等车型上。
去年7月,上汽集团率先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互联网汽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积极开展在互联网汽车和相关应用服务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汽车及其生态圈。目前双方已经组建了一个数百人的研发团队,未来双方合作打造的这辆互联网汽车将以最终用户体验为导向,充分集成阿里巴巴集团的“YUSOS”操作系统、大数据、阿里通信、高德导航、阿里云计算、虾米音乐等资源,开放融合互联网和大数据,围绕用户的车生活,整合双方线上线下资源,为用户提供出行服务。
去年下半年新诞生的凯翼汽车虽然没有牵手互联网企业,但是宣扬要用互联网思维造车。不仅如此,它还采用了在IT领域广泛采用的代工生产模式——不建设自己的工厂,租用别人的工厂造车。
不得不说,在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带领下,汽车云服务、车联网时代,甚至无人驾车都并非不可能的事儿,今年您不妨在买车的时候问一下:这车是否有车联网?也许会发现互联网思维开发下的汽车也越来越好玩了。
汽车高科技CES让未来汽车初现端倪
每年年初,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被称为数码家电产品新一年发展的“风向标”,但在1月9日结束的CES2015上,却出乎意料地出现了包括奔驰、宝马、现代这些传统汽车厂商的身影,而且这些品牌不约而同展出了汽车高科技,可以说是带大家提前感受了一下未来汽车的模样。
奔驰在现场发布了无人驾驶概念车,这一车型能明确地向前后车辆传递诸如“停止”、“慢行”等信息,还可以识别行人状况。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表示:“当道路一侧的行人挥手示意汽车先过,无人驾驶汽车就能识别行人动作,如果行人想过马路,汽车不但能自动停下,还会用激光投射技术在街道上‘画’出一条临时人行横道。”福特CTO兼全球产品总监拉吉·奈尔则预计,未来5年内就将会有厂商在CES上推出完全无需人工介入的全自动驾驶汽车。
宝马推出了远程泊车系统,通过4个车载激光摄像头对周围环境的扫描,可以自动控制车辆的前进、转向和制动。驾驶员只要把车辆放在停车场中,通过智能手表下一个简单指令,车辆就能自动泊进停车位。
同期亮相的大众高尔夫RTouch概念车,带来了3D手势控制信息娱乐系统——MIBII,车内全新配备了三个液晶信息显示屏,并拥有手势识别系统。该系统没有任何按键,车主只需通过触摸屏就可以控制车辆功能。例如,当驾驶员想要开启或关闭天窗时,只要触摸一下车顶,那么天窗的控制显示就会出现在中央显示屏上,驾驶员从前往后滑动屏幕则可以开启天窗,反之则关闭。
除此之外,现代也在现场发布了新一代DisplayAuto车载系统,可兼容AndroidAuto或AppleCarPlay系统。有了这套系统,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就可以使用熟悉的智能手机界面来操作各项应用程序功能,而不需要再花时间学习、记忆各种车载系统的使用方式。
总而言之,车联网正在一步步从蓝图走向现实。通过互联网技术,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互动正逐步深入,汽车正变得和智能手机一样聪明。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在这些新技术普及化之外,尽管坐享其成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