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胡婧/文 杨清竹/图 实习生 陈晓秋
海都讯 从唐朝到现在,一千多年的历史翻过,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些为它穷尽毕生精力的人,漳州也不例外。从蛮夷之地发展到现今的城市,打下这一基础的,是从唐朝“光州固始”走出的那个献身七闽百粤、平抚“啸乱”的将军——“开漳圣王”陈元光。
随父入闽平乱 勇闯开漳之路
年少时,陈元光就随父亲陈政从中原带兵入闽,平定闽粤一带的“蛮獠啸乱”(蛮獠指当时闽粤地区的少数民族)。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奉召建置漳州,任漳州首任刺史。他将当时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文化带到昔日蛮荒落后的闽粤地区,加强法治,招抚土著,保障唐朝东南边陲安全,促进闽粤开发繁荣。唐总章年间(公元669年),陈元光率兵开拓闽南,使东山岛日益兴盛。人们感谢他的功德,将渡口称为“陈平渡”。
当年那个被称作“蛮荒”之地的闽南,在陈元光的治理下,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陈元光成为促进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合的奠基者。他去世后,又由其儿陈珦、孙子陈酆、重孙陈谟继任漳州刺史,四代人前仆后继建设漳州,在漳州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为纪念陈元光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后世尊称其为“开漳圣王”。
故乡有祠闽台有庙 开漳圣王信众多
据漳州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云霄是陈政、陈元光父子设郡置县的“开漳圣地”,当地民众千百年来一直举办“圣王巡安”仪式来纪念他们。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凡立有圣王庙的城镇或村社,百姓必然要入庙焚香礼拜,并约请戏班演戏“娱神”。而如今,龙海程溪一带,部分陈姓老人家中还会挂陈元光的画像。一位80多岁的当地老人告诉记者,陈元光画像一直以来都挂在墙上,搬家也没有变过,因为是这个人给了自己一个安居乐业的漳州。
据介绍,“开漳文化”与“妈祖文化”、“闽王文化”共同构成福建省最具影响力的三大传统祖根文化,是维系海峡两岸人民情感的重要精神纽带。据史料记载:“开漳圣王虽仅及于漳州,泉州并未涉及,但今日台湾各地,凡闽南籍的较大聚落,不分漳州、泉州,几乎都有开漳圣王庙的存在,成为台湾乡土神明之一。”除了固始的“陈氏将军祠”,据统计,漳州供奉“开漳圣王”的庙宇登记在册的有251座,而“开漳圣王”庙宇在台湾则达360多座。海内外“开漳圣王”2000多万信众中,台湾信众占近500万人,近80座宫庙成立了“台湾开漳圣王庙团联谊会”。
海内外同胞 共促圣王文化申遗
“推进陈元光陵园的整体保护开发;力争举办第七届国际开漳圣王文化联谊大会;将开漳圣王文化打造成闽南文化精品……”一个个围绕开漳圣王主题的提案,成为今年漳州市“两会”的一大焦点。对此,漳州市政协主席谭培根表示,将联手台港澳及东南亚各地,共同保护和开发陈元光陵园,进一步扩大闽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澳门漳州同乡会会长、漳州市政协委员魏荣华说,近20年来,漳台之间开漳圣王文化交流逐步呈现出互动热络、规模扩大、内容多元的生动局面。陈元光文化公园可打造成为台胞赴大陆寻根谒祖的重要目的地,以此为起点,构筑两岸漳台文化产业园,深化与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交流。
据了解,漳州与河南固始、台港澳及东南亚各地共同启动的开漳圣王文化“申遗”项目正在进行中。漳州还将加快建设陈元光陵园核心区标志性建筑,修缮松洲书院、陈元光重要部将墓葬群,推进陵园整体保护开发,力争2018年在漳承办第七届国际开漳圣王文化联谊大会。
□人物名片
陈元光(657—711年),字廷炬,号龙湖,河南光州固始人。他博通经史,自著兵法、射法;年十三,领乡荐第一。陈元光自未弱冠之年起就随父率众南下,直至以身殉职,始终坚守在闽戍地,长达42年。任职期间他治闽有方,任人唯贤,招抚流亡,烧荒屯垦,兴办学校,还在州内设36个堡,立行台于四境,作为军事绥靖和政治教人的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