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新榕 李帅
海都讯 今天是正月初一,不少市民一大早就忙着走亲访友拜新年。在福州习俗中,拜年的礼节有讲究。比如,拜年从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初四;初一这天,晚辈对长辈说“拜年”时,在不同区县,长辈的回答还是不同的。
农历正月初一早晨,老福州各家各户先给天地祖先拜年,吃年糕汤或太平面,随后放鞭炮开门迎新。这时,晚辈聚集在厅堂,向祖父母等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分福橘,赠红包,又叫“拜年钱”。随后,邻居、亲友、同辈互相拜年,双方长揖、鞠躬。一方送上吉祥话:“拜年,拜年,恭喜发财。”另一方回答:“齐发、齐发。”
福州民俗研究者翁文峰告诉记者,在福州地区,正月初一凌晨时分,还有祈年仪式,拜的对象是“上下神祇”,所有神灵都涵盖其中。比起年夜饭之前的祭祖,祈年仪式十分简单,没有大鱼大肉。在窗明几净的客厅里办就行,供桌上摆好酒、水果、干果等。供品各有吉祥寓意,比如福橘象征“大吉”,花生寓意世代生子生孙、满门福气。
现在,很多人家已经不做祈年了,可拜年是必不可少的。翁文峰说,大年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表示敬长尊老,长辈则回赠福橘、红包(压岁钱)。福橘是福州的市果,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橘子色泽艳红,又谐“吉”音,与人们崇尚新年大红、大吉大利的心理吻合。
民间有说法,初一这天,晚辈对长辈说“拜年”时,在福州不同区县,长辈的回答还是不同的。比如,鼓楼区的长辈回答“进益”,台江区的长辈回答“发财”,城郊乡村的长辈回答“齐发”。
为什么同是福州人,拜年时长辈们的回答还不同呢?翁文峰介绍,古时的福州,读书人多住在鼓楼区,商人多住在台江一带,城郊都是农民居住,拜年时细节不同也很正常。随着城市发展,信息交流增多,如今拜年时,长辈回答“恭喜”、“进益”、“齐发”、“发财”都可以。
从除夕到正月的头几天,都算是“做大年”,也有一些禁忌。翁文峰说,在这期间,一家人要和和睦睦,不能吵闹、抱怨、诅咒或说其他令人不愉快的话。因为按传统习俗,正月初一说的第一句话、做的第一件事,都要讨个好彩头,以祈福一年平安。此外,按习俗,正月初一还不能扫地、洗衣、倒水、劈柴等等,否则会把一年的财运“扫走”或“倒掉”。
感谢福州的翁先生打本报热线提供线索,奖励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