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浙江嘉兴市南湖区法院法官陈某这回当了原告——除夕夜,她抢到了30M的“支付宝手机免费流量包”,但手机运营商不但没有将流量充入,反而多扣了她近70M流量,因与移动公司交涉无果,她告上法庭。法院将于4月2日审理此案。(据中广网)
作为原告的这位女法官称,起诉的原因,是她在询问和交涉过程中,无法忍受移动公司对消费者合理疑问的粗暴和无视。尽管只是一桩因几十元资费纠纷而起的“流量维权”事件,但消息传开之后,网友们纷纷表示,就该像这位法官那样,好好治一治某些手机运营商的“霸气”。
手机智能时代,“烧”的就是流量。现实生活中,众多手机用户并非从不疑虑账单数据有否存在“失真”,只不过,或是出于查证麻烦,或是觉得“跑漏”不多,往往也就不想较真细究了。但是,检索网上的有关“内部揭秘”,却早在屡屡提醒人们,流量“快跑”的隐匿算计手段频现:有的是营业人员不声不响给你开通了增值服务,有的则干脆莫名其妙地“蒸发”了你的可用流量。这还不算,一旦遭遇个别消费者的戳穿猫腻、据理力争,有些运营商也无非是“一装二拖三退款”。
嘉兴女法官打起的“流量官司”,着实让其他消费者提神和解气。面对类似的处境,又有几个人会像女法官那样充满自信地打起维权官司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强化规则和制度的约束,加大服务与消费的透明,让消费者不被运营商坑蒙欺诈,这才是女法官打起“流量官司”触发的最大愿望和期盼。(作者司马童,原载《中国青年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