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舒圣祥
背景:厕所虽小,却是一种全世界通用的嗅觉语言和视觉语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今年我国将启动为期三年的全国旅游厕所建设和管理行动,这被称为“厕所革命”。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我们要像重视餐厅一样去重视厕所,要像重视客厅一样去打理厕所,要像重视景点一样去美化厕所。(据昨日新华网)
看一个地方是否文明,一是看书店报摊,二是看厕所车站。厕所确实是文明的窗口,旅游的要素,进步的体现。我们要扭转“想去文明古国、恐惧中国厕所”的格局,不仅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公众欢迎的。稍许有点担心的是,所谓“厕所革命”,会不会又造成很大的投资浪费?之前频繁见诸报道的豪华厕所,会否借此机会大量出现,让相关负责的部门和官员趁机大赚一笔?
说实话,类似的担忧一点不多余。花纳税人钱搞的类似工程,难免会有寻租的机会,会有浪费的可能。更重要的是,硬件的事情好办,日常的管理呢?国家旅游局提出,要推动地方政府将厕所纳入当地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动业主单位、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厕所建管中承担主体责任。换言之,“厕所革命”依然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
为什么改造厕所这样的事情,都非得政府部门大包大揽呢?可不可以尝试走市场化的路子,既不要纳税人掏钱又能方便游客,既利于公厕节能技术创新还能避免腐败寻租?比如在德国,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权经营公共厕所。那儿有个“茅厕大王”汉斯·瓦尔,经营的大部分都是免费厕所,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厕所外墙广告。依靠这种商业模式,他一年能够盈利几千万,其公司还曾经当选德国最具创意企业。
我们的“厕所革命”,不妨也更多尝试走市场化的道路;政府部门只负责制定公厕建设的标准和日常维护的要求,其他事情就通过市场的手段交给市场主体去做。在很多西方国家,无论是街头公厕还是景区公厕,都更像是一件时尚的艺术品,各种创意迭出。这必然是充分市场化的结果,不可能由政府部门统一建成。我们也期待,充分的市场化能够带来全新的公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