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H01版:精品生活指南
3上一版  下一版4
 
重磅导读
“妈妈,今天的鱼丸特别香!”
本周日带娃抡锤砸肉!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4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妈妈,今天的鱼丸特别香!”
“海都亲子悦食堂”首堂鱼丸课上周结业
文儒大厨现场展示刮鱼茸
海都妈咪齐上阵
张厚老先生现场开讲“鱼丸的故事”
宝贝围观做鱼丸
现场夹气球的游戏环节,妈妈们的表现相当突出
游戏环节中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勇敢走,爸爸做你身后的男人
 

N海都记者 王帆宇

剔鱼骨、刮鱼茸、打鱼浆、挤鱼丸……上周日下午3点,在古香古色的文儒闽菜馆内,“海都亲子悦食堂”准时开讲。

文儒闽菜馆行政总厨、烹饪协会民俗专家,为22个“海都亲子家庭”上了一堂活色生香的亲子鱼丸课。22位“海都宝贝”亲身体验到“福州鱼丸是怎样挤成的”,虽然“丑”得形态各异,但鱼丸还是被“海都宝贝”一抢而空。

七分鱼肉三分淀粉才是福州鱼丸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福州鱼丸的传统制作工艺中,鱼肉含量要占到60%~80%,淀粉占20%~4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分鱼肉三分淀粉’,这才是手工鱼丸的正确打开方式。”一开场,文儒闽菜馆行政总厨陈辉就用一条硕大的海鳗吸引了全场“海都宝贝”的注意。

“正宗的福州鱼丸,都是用海鱼制成,多是鳗鱼、鲨鱼、真鲷等海捕鱼,这样做出来的鱼丸才色泽白如瓷,且富有弹性。”陈辉大师傅还直接指挥徒弟在现场演示鱼丸制作的全过程。

“福州鱼丸的制作,最考功夫的就是鱼浆的制作,原料的选择、比例的拿捏,都来不得半点马虎,相比之下,做鱼丸这个步骤就简单多了。”舀鱼浆、投馅料、从虎口处挤出鱼丸,三个看似简单的步骤在大厨的手里一气呵成,但在现场的爸爸妈妈和宝贝们手里,鱼丸却特别不听话。

“看着很简单,其实好难,不管怎么捏,馅都要跑到外面来,不过宝贝玩得很开心,吃得更开心!”“奶茶”是“海都宝贝出发”的新成员,本次“海都亲子悦食堂”是她和宝贝乌咪第一次参加海都亲子活动,“可能因为是自己做的,所以宝贝吃得特别香!”

舌尖上的鱼丸传说中的美食故事

福州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原秘书长张厚则在现场开设了“民俗小课堂”,为“海都宝贝”讲起鱼丸的传说,“相传鱼丸起源于秦朝,这是一个跟秦始皇有关的故事”。

相传秦始皇好吃鱼,每餐必要有鱼,但又不能有刺,如有鱼刺则赐厨师死。有一天,某厨师制作御膳恰好有鱼,惊吓之下用菜刀背砸鱼发泄,却偶然发现,鱼肉成了鱼茸,鱼刺和鱼骨也自动露了出来。这时宫中正好传膳,厨师急中生智,拣出鱼刺,顺手将鱼茸捏成丸子投入汤中,得到秦始皇的赞赏。后来,这种做法渐渐传到民间,就是鱼丸的由来。

“这只是传说,福州鱼丸的由来则要靠谱得多。”张厚老先生介绍说,福州人爱吃鱼也常吃鱼,有一次连江马鼻的渔民出海遇到风浪,就躲到小港湾里躲避,想不到大风连刮几天,在船上天天吃鱼有些受不了,渔民想换换口味,心灵手巧的船妇便把刚钓到的一条大鳗鱼,去皮除刺,把鱼肉剁细,抹上薯粉,制成丸子,煮熟一尝别有风味。事后,这位渔民回到福州,便把福州鱼丸这一小吃延续下来。

“现在,福州鱼丸成为福州人最喜爱的小吃之一,又因为它圆圆的外形,象征圆圆满满,所以也成为福州人逢年过节必吃的美食。”张厚老先生还告诉在场的“海都宝贝”,福州鱼丸虽小,却已是年产17万吨的大产业,也让福州因此获得“鱼丸之都”的美誉。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