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周六)上午,海都报《健康馆》周刊邀请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的专家开一场肿瘤科普讲座,报名热线:95060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4月18日上午,海峡都市报《健康馆》周刊将举办一场“肿瘤预防从‘口’开始”科普讲座,邀请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解方为副主任医师为大家介绍肿瘤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它和食物有多大关系,到底会不会遗传,我们该如何科学防癌。讲座就在海都大厦二楼会议室举行,读者朋友们可以拨95060报名参加。
另外,4月26日上午,福州癌症康复协会也将携手仙芝楼组织举办“抗癌路上,有你有我”公益讲座,特邀知名中医肿瘤专家、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吴水生教授与癌友们分享中医治疗肿瘤的新观念,告诉大家如何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肿瘤,提高免疫力,实现带瘤生存(内容详见B02版)。
防癌体检要有针对性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解方为副主任表示,体检是最有效且经济的防癌计划,有可能发现一些“癌前病变”,并对各个部位的肿瘤预防都有意义。4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该每年体检一次,有条件的话,最好做得全面些。
防癌体检时,不同的高危因素侧重点不同。如肺癌高危人群,应定期做胸部CT检查;胃癌高发人群则应重视电子胃镜检查;长期便秘或有肠道息肉的患者,应每年行一次电子肠镜检查。对惧怕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可以行基础麻醉,在无痛情况下一次完成电子胃镜与电子肠镜检查。
此外,老年人体检时不能只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查而忽视了癌症的筛查。特别是容易忽视的便常规、肛检、胃镜、妇科、乳腺检查等。宫颈癌、肝癌、胃癌等可能由慢性感染等疾病造成的癌症,人们可以通过疫苗、抗生素、先进的医学措施、掌握简单的干预方法等手段来避免感染,从而降低患癌症风险。
约有1/3的癌症与饮食有关
解方为副主任还介绍,科学饮食对抗癌也很关键。约有1/3的癌症与饮食有关,除了消化系统肿瘤,还有鼻咽癌、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也与饮食息息相关。因此,主动控制摄食成分和改变饮食习惯,在抗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脂肪饮食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胆囊癌的发生有关;喉癌、口腔癌与吸烟、酗酒有关;甲状腺癌与饮食中缺碘有关;鼻咽癌与饮食中亚硝胺污染有关。此外,食物过硬、过于刺激性,或进食过快过烫,长此以往,易患食管癌。
“很多人喜欢在冰箱里塞满食物,像松鼠过冬一样,以备长期食用。这也是不健康的习惯。”解副主任说,食物在温湿的环境下储存时间过长容易发生霉变,霉变的食物中含有大量黄曲霉素,它是引起肝癌的罪魁祸首之一。与此相应,不要吃“隔夜菜”的关键不是隔夜与否,而是放置时间不要太长,否则蔬菜和肉类食品中的硝酸盐在细菌酶的作用下,会转化为亚硝酸盐,这是导致食管癌和胃癌的直接因素。
□延伸阅读
防癌体检“七种武器”
1.三大常规:血、大便和小便常规检查可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特别是血常规出现异常,很可能是血液系统肿瘤的表现。
2.肝肾功能:可查出肝肾的功能状况,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必查。
3.肿瘤标志物:常用的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CA125等,有间接提示作用,但不具特异性。
4.胸片:反映肺部情况,拍片时最好正位侧位都拍,长期吸烟者必查。
5.B超:腹部B超可查出腹部各脏器状况,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必查,盆腔B超可了解卵巢、附件等情况。
6.胃镜:长期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必查。
7.肛肠指诊:普查直肠癌的最简单方式,长期便血或大便习惯异常者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