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8版:城事/重点
3上一版
 
从古驿道走出的“小南洋”
唐代古村落“盛产”官员
“神器”来袭准备好了吗?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4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古驿道走出的“小南洋”
涵江东大村是福泉古驿道翻越福莆岭进入莆田地界的第一村,村民们通过驿道远渡重洋,使村子成为了有名的侨乡
蒜溪上还保留着古驿道的石蹬
村子里有不少中西结合的精美建筑
 

N海都记者 陈小芳/文 马俊杰/图

核心提示 有时候人 是探着路走,有时候是路领着人走。千百年来,涵江区江口镇东大村的村民们凭借着地域优势,通过古驿道穿梭在莆田和福清之间,甚至远渡重洋。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村子里大部分的人都走上了“华侨”之路。驿道文化和侨乡文化成了东大村的标记。

八旬老人忆驿道 古老又神秘

昨日上午,记者在福莆岭土地庙下看到了新铺的约400米的石蹬路面。东大村村书记康宗龙告诉记者,这是沿着原有古驿道重铺出来的。据康宗龙介绍,东大村境内的古驿道大约有2公里,康宗龙说,数年前修建村道时,不少古驿道都遭到了破坏。“现在我们要在原路线上将古驿道全部重铺出来。”

村里87岁的陈大爷依稀记得古驿道的模样。陈大爷说,当时的古驿道只有一米宽,石头铺得也十分凌乱。“驿道两侧都是树木,整条线路古老神秘。”陈大爷告诉记者,村子里的人都是从古驿道往返福清,“距离比大路短了非常多”。据陈大爷回忆,当时自己看病时还是从驿道走到福清新厝去的。“村里以前还有不少新娘都是通过古驿道从福清嫁过来的。”

福建省作协副主席陈章汉告诉记者,目前还在规划利用1000多平方米的福莆岭空地,修建迎仙驿广场平台、两岸百家百联碑廊、望海楼和观澜阁。

侨民回乡建房 女子倚窗望夫归

记者在东大村内走访时,看到了不少中西结合的精美建筑。东大村是有名的侨乡,素有“小南洋”之称,村内散落分布着三十多栋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洋房。康宗龙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海归的村民回乡修建的。为了保护原生态建筑和侨乡文化,村里拟对6座古民居进行修缮。

“东大村的侨乡文化和古驿道有着密切的联系。”陈章汉告诉记者,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村里相当一部分人,都是从古驿道走到江阴港坐船,远渡重洋打拼。之后,这些人再带着财富和当地文化,走着古驿道回到了家乡。

陈大爷回忆说,当时村里的男子外出都要很长一段时间,不少女子就站在古驿道口,期盼出现丈夫归家的身影。“清晨起床,一人在家的她将家中100多扇门窗打开,等到日落时再一扇扇地关掉。”陈章汉说,这是村里一位女子年轻时的真实生活写照。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