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李伟强文/图
海都讯涵江白塘洋尾村是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该村是白塘李氏的聚居地,在洋尾村李角自然村内,曾建有7座古坊,其中3座被较好地保存下来。这与白塘李氏辉煌的科举历史息息相关。如今,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这些寄托浓厚乡愁的古坊、古建筑陆续得到了修缮。
皇室后裔为避难在此定居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地处白塘湖畔的洋尾古村落,古村落最早形成于唐代,是李氏族人聚居的一个古老村落,2003年被列为莆田市第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走在洋尾村村道上,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建筑,有些保存完好,有些已得到修缮。白塘李氏宗亲会会长李金星介绍说,在这个古村落,不仅有大量牌坊、石碑等姓氏文物,还有李富祠、李氏大宗祠、州牧祠、祁阳祠四座古祠堂。这是李氏盛产官员的见证,自宋至清有进士98名,举人62名,职官216名。
据记载,唐高宗时,皇室江国安王李元祥之子李
皎为避武则天迫害,逃难到福建南安。宋真宗时,李元祥第十四世孙李伯玉自南安迁到莆田洋尾。又传到安王第十八世孙李富,李富为南宋时期抗金爱国将领,为莆田著名的五贤之一。
七座古坊三座保存完好
李金星介绍,据记载,洋尾曾有过7座牌坊,在李角自然村,有三座古坊至今保存完好,分别是佥判第坊、白塘科第坊和柏府归荣坊。
记者发现,这三座坊均坐落在白塘湖畔。佥判第坊建于宋代,系李富次子、承直郎惠州佥判李廷耀所建,砖木仿楼阁式结构,穿斗歇山顶,两边墀头建有两阙(墙头厝)的假墀,古色古香。建于明代的柏府归荣坊,现存为
原始建筑,横跨于古官道上,抬梁式,悬山顶。
李金星说,始建于明代的白塘科第坊为土木结构,雄伟壮观,坐落在白塘湖岸边。白塘科第坊的梁枋上,刻录着密密麻麻的李氏后人名字和官职。村民李先生说,凡是被刻录在白塘科第坊上的先人都是有功名成就的。
李金星介绍,白塘洋尾李氏后裔历代多有迁徙,子孙遍及广东、海南、江西、台湾等省及泰国、新加坡、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自从十年前,就不断有李氏后人前来寻祖,特别是近些年,在保护发展下的洋尾村知名度逐渐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到此深入了解李氏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