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中,男司机的“路怒症”是点燃整个事件的关键点。“路怒症”爆发,让男司机在女司机强行变道之后,选择了第一次“别车”,让事件愈演愈烈。一时间,“路怒症”和“别车”,成为了5月份最受热议的两个词汇。
\恶意别车\险些殃及路边人
在遭遇女司机强行变道之后,男司机的怒火被瞬间点燃,于是他选择了反超,“别”了一下女司机,没想到的是女司机继续追上去和男司机玩起了互“别”,最后发展成了互相追逐开起斗气车。
“别车”是这个事件中的关键行为,也是促使双方情绪发酵的原因。
点评
福州高速公路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夏继星:视频中,男女司机双方多次“恶意别车”。其中一次,当女司机反超“别车”的时候,右侧还有正在行驶的电动车。倘若这次“别车”导致这辆电动车的人员伤亡,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恶意别车”和“强行变道”有本质上的区别,可以说比“强行变道”更加恶劣。不当变道,有可能是因为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是在无主观意识的前提下对他人造成伤害。“恶意别车”的驾驶员,则是有意识对他人带来伤害。情节严重的,甚至还可能按“故意伤害罪”甚至“故意杀人罪”进行定罪。
支招
国家一级汽车运动裁判杨刚:“恶意别车”的行为绝对是不可取的。那么,如果在道路上遇到被“恶意别车”怎么办呢?首先,要紧握方向盘,保持车辆的稳定行驶。然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缓慢减速,切忌紧急制动造成后车追尾等交通事故。最后,同样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远离“恶意别车”的车辆,不要与其正面冲突,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尽可能在车上安装行车记录仪,有助于分清责任。
\路怒症爆发\矛盾升级害人害己
视频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男女司机都处于怒火中烧的状态。开斗气车的后果可大可小,万幸的是,这两名司机并没有发生车辆刮刮碰碰,否则就真的是害人害己了。
点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庄子森:“路怒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综合征,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疾病。一方面,司机在狭小幽闭的空间,由于等待过长或者其他车辆行为不当,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另一方面,开车时司机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状态,一旦发生突发状况,就会产生较大的情绪反应,甚至形成攻击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
“路怒症”多发与天气有关,季节转换或者闷热的天气都可能是“路怒症”多发期。初夏已至,天气渐趋炎热,这时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降低车内温度。车内温度降低一点,心理情绪就会好一点,理性就会多一点。
支招
国家一级汽车运动裁判杨刚:为什么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看不惯的事情很多人都能忍受,但是开车的时候就控制不住?是因为大家把开车默认为“交通行为”而不代表“个人行为”。其实,开车完全属于“个人行为”,他直接关系到个人形象。如果意识到这一点,也许会让驾驶员有效控制“路怒症”。
个人建议,压力很大心情烦闷的时候,尽量不要开车。
\无儿童安全座椅\紧急制动孩子撞伤头部
让我们回到事件开头:女司机强行变道的行为让后车男司机猝不及防,连忙急刹,过程中车内一岁多的小孩撞到头部受到惊吓,男司机气愤不已。
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男司机带着自己的孩子,却没有让孩子坐在儿童安全座椅上,而是由大人抱在手里,稍微遇到点情况,很容易让孩子在车内受伤。
点评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汽车安全发展报告》,中国一线城市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仅为5%,国产儿童安全座椅95%出口海外。目前,我国并未有相关规定,强制要求车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但是,相关部门已经对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相当重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儿童安全座椅极有可能被纳入强制使用的范畴。
支招
国家一级汽车运动裁判杨刚:儿童安全座椅会用才安全。首先,虽然很多车型的后排左右两边的座椅都有儿童安全座椅的固定位,但是从安全角度考虑,我们还是建议大家将儿童座椅安装在驾驶座后方的座椅上。安装好儿童座椅后,父母就要让自己的小孩坐座椅并系好安全带。很多家长看到小孩抗拒被安全带束缚,就由着他们的性子不系安全带,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令安全座椅失去保护儿童的作用,万一发生碰撞事故,坐在儿童座椅上毫无保护的小孩就会受到很大伤害。同时,尽可能安排一名成年人看护坐在安全座椅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