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帅/文 关铭荣/图
海都讯 “6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在福州铁建小区,邻居们经常说起这对老夫妇——91岁的陈凤桐和84岁的李加兰。他俩现在的生活还有个特别的内容,那就是写回忆录,记下夫妻俩在60多年前经历的朝鲜战场。昨天,李阿姨和陈依伯拿出了当年的老照片,为记者讲述了当年在朝鲜前线“一口炒面一口雪”的故事。
最难吃:连续几天 白水煮猪肉
李阿姨说,当年志愿军入朝,急需搞铁路运输的人。那时候陈依伯在太原铁路管理局任运输科长,火速赴朝参战。后来,也在铁路部门工作的李阿姨入朝参加抢修,就分配在陈依伯工作的地方。
有一次,后方的给养送不上来,这里只有一辆暂停的向前线运送冻猪肉的列车,没有任何调料。陈依伯和战士们只能用白水煮猪肉吃。
开始几顿,大家吃得还挺香,后来就吃不下去了。因为身体缺盐,战士们开始四肢无力、晕眩;吃了七八天后,还出现了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战士们说,当时觉得世界上最好吃的是盐巴,恨不得大把抓起盐粒往嘴里塞。到后来给养从后方送上来了,大家一看到白水煮猪肉就想吐。
最好吃:病床上 朝鲜大妈端来泡菜
面对美军飞机的疯狂轰炸,陈依伯想出的办法是“过河拆桥”。他让志愿军战士们趁着夜色出了防空洞,用最快的速度,搬出山洞里的袋装大米和成箱罐头,填充在铁道上的弹坑里代替路基,把被炸断的铁轨一段一段连接起来铺在上面。待军列通过后,他们再把这些物资运走,铁轨全部拆下。
每天夜间都要干这么高强度的体力活儿,李阿姨的身体顶不住了。因为体力透支和营养不良,她很快就病倒了,发高烧浑身发抖,被撤离到了远离这个铁路枢纽的一个村庄。
村里一位阿妈妮(朝语“老大妈”)主动来照顾她。她在家里煮了稀饭,切好朝鲜泡菜,一口一口喂给李阿姨吃。李阿姨说,至今还记得阿妈妮用的是朝鲜人吃饭的铜碗,泡菜里有苹果的味道,那是她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食物。她说,自己虽然与阿妈妮语言不通,但是那种慈母一样的眼神是没有国界的。
1953年,陈依伯和李阿姨回国结婚,后来分配到了福州的铁路部门工作。几十年过去了,战场上的那两次特殊的吃饭经历,却让他们终生难忘。
感谢孙先生提供线索,奖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