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9版:城事/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地贫夫妇“定制”生下健康宝宝
禁食期进食 吐了两碗血
夜市卖“美瞳”我省将严查
工匠精神 该向强国学什么?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6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匠精神 该向强国学什么?
“工匠精神”系列报道引读者网友热议,大家建言福建企业要学习世界强国经验,创新升级,打造“福建质量”
 

N海都记者 林可 邱也栩

海都讯 海都报昨日推出《聚焦福建制造寻找工匠精神》系列报道第一篇,讲述德化手工制瓷师傅巧手打造精妙绝伦的瓷器的故事,引发众多读者热议。大家认为,与长寿的德企、日企相比,中国制造业整体还是有所欠缺;无论是制造“高精尖”产品,还是生产日常生活用品,我们都还有许多学习的空间。大家建言,福建企业要更忠实地信仰“工匠精神”,学习世界强国经验,创新升级,打造“福建质量”。

海都记者昨日采访了三位曾在瑞士、德国、日本考察生活过的读者,听他们讲述异国的“工匠精神”。

瑞士:顶级表匠一年造表一只

刚从欧洲考察回来的福建瑞虹出国负责人黄敏强对工匠精神深有感触。“你们做这个报道太及时了,看到德化白瓷工匠们的精耕细作,我就想到那年去瑞士参观机械表厂的经历。”黄敏强说,中国制造现在要升级,不仅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更要学习他们的“工匠精神”,就是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坚持专业和卓越。

5年前,通过朋友的介绍,黄敏强来到瑞士当地一家机械表机芯厂参观。黄敏强说,厂里有很多模具都是当地工匠自主研发的,每一个模具的价值约为3万到10万瑞士法郎。机芯工厂拥有超过10万架模具,这在无形中形成了一道长长的“技术护城河”。

“我看到一块顶级机械表,内有几百个零件,最小的细如毫发,是瑞士一位顶级表匠全心投入制成的,一年只能制造出一只。”黄敏强说,瑞士制表工匠们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

德国:工匠精神是企业长寿秘诀

“我以前曾在德化呆过,其实烧窑是很辛苦的累活。”读者黄明曾从事无线电工作,在德化生活过一段时间,而后他在德国呆了5年。

黄明说,德化瓷器自然是世界知名的,但这还是属于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范畴。相比德国高精尖的工艺、工人师傅的高学识以及熟练程度,国内工匠们还是有不少差距。

黄明举例说,人工吹制玻璃领域,德国世界领先。德国工匠们靠长长的“吹管”把炙热的、呈液态黏稠状的熔融物,从1000多摄氏度高温的炉中取出,边转动边吹制成长条椭圆形状。看似简单,但要学会这项手艺,至少需要5年以上。

黄明说,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和对完美的孜孜追求。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德国工艺才得以誉满天下,成为经典。福建制造业也要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日本:创新让马桶盖变“抢手货”

旅日的福州人李红,更是对日本人在细节方面表现出的极致追求称赞不已。“这个民族的态度,就是认为粗糙的细节不可能产生优质的整体”。

她举了日本秋田县大馆市的便当盒为例子。她介绍说,这些木盒都是用杉木制成,一名工匠能做到将一条木片弯成圆形至少要磨练5年;缝合木条用的是樱花树皮,每个工匠都有自己独特的缝边图案。

读者陈光在日留学多年,对前阵子国人在日本抢购“马桶盖”的热潮并不意外。他说,马桶在日本是舶来品,但他们并没有止步于简单的模仿,而是不断钻研、创新,最终打造出世界上技术含量最高、最舒适的马桶。

“日本人不断在马桶中嵌入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使用功能,将一个普通的如厕工具逐渐科技化和智能化,让它具有抗菌、可冲洗和座圈瞬间加热等贴心功能。”陈光说,马桶在日本已经变成复杂的家用电器,因此在日本买马桶要去电器商店而不是建材商场。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