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熙慧/文 包华/图
海都讯 “全省开始深度调查朱熹文化遗产,可马尾琅岐的朱子祠,坍塌不说,现在都变成马厩了。”昨日上午,琅岐当地文史爱好者杨东汉老人向本报95060呼吁。
他告诉记者,琅岐岛虽然面积不大,可历史上名人辈出,这座朱子祠原来就是罗峰书院。当年很多学子在这里读书会文,现在仍旧保留着六块明清时期的石碑,以及古建筑的主体结构。
杨先生呼吁,现在琅岐要打造国际旅游岛,希望能先整合岛上的文物古迹,并加以修缮利用。
清代石碑 丢在路旁
朱子祠是奉祀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祠堂,在八闽大地上,朱子祠比比皆是。马尾区原有亭江镇长柄朱子祠和琅岐岛罗溪朱子祠,后者位于琅岐岛下岐罗溪之傍,在杨先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这栋已破败不堪的朱子祠。
还没进入祠堂内,杨先生在祠堂外的杂草内清理出一块石碑。这块石碑已经被周围的杂草覆盖,上面也满是泥土。稍作清理后,可以清晰地看到石碑上刻着“清嘉庆十七年(1817年)重建朱子祠碑记”,书写碑文的是清内阁中书浩勒房,碑文中写到,“闽东南滨海所谓海滨邹鲁也,而琅岐一乡,大海之支,其人士尤敦崇古道守。子朱子之学,旧有紫阳祠……”其中提到的紫阳祠,就是琅岐朱子祠。
杨先生说,这石碑原来拿去做水闸,几年前水闸重修,他惦记着石碑,就雇人全部运回来,一共六块,可惜里面太破了,也抬不进去,只能丢在外面。
祠内养马加速破损
朱子祠的正门入口已被新建的建筑堵住了,从侧门入内,只见地上堆放着大量干草和马粪,散发出阵阵恶臭,一匹马养在边门附近。
“这是外地人运石头的马,养在这里有段时间了。”杨先生说。进入大厅内,不少地方已坍塌,空地上杂草丛生很难下脚。现存的结构是穿斗式结构,正厅内进深七柱,大部分木柱和石柱础都还完整,掉落的大梁直径有四五十厘米。
记者了解到,这栋朱子祠原有三进,四面有封火马鞍形山墙。原来厅内供奉朱子像,两边设有书院教室,还分布着学子善厅、宿舍、厨房等格局。门窗等很多细节,还显得古色古香的。
明、清两代,琅岐岛文风鼎盛,学堂幢幢、书院林立,出了明户部郎中江文沛、韶州司马董海门、清代进士林家和、举人林家美兄弟等。杨东汉老先生建议,朱子祠是当地古朴的人文景观。建议有关部门在调查之后,将其修复,发扬朱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