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厦门市民李女士请了多个家政阿姨后,却发现:同样一间房子,有的阿姨要打扫5个半小时,有的阿姨却2小时就干完了。一名保洁阿姨自爆:“做慢一点,客户一般也发现不了,拖个一小时几乎是行情。”(据7月28日《海峡导报》)
长期高强度的重复劳动,对人们的积极性和主体性造成损伤,是一个在许多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点,在护士、保洁员等工种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在一个习惯“以财富论英雄”的时代里,保洁阿姨在工作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信任和社会认同,让她们和雇主只是一种雇佣关系,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温情——如果我们仅仅将保洁阿姨视为一个劳动的工具,却忽视她们的需要和情感,“磨洋工”就沦为保洁阿姨的一种生存策略。
减少保洁阿姨“磨洋工”,固然需要强化行业标准建设,促进家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也要改善保洁阿姨的生存环境,让“劳动更有价值,劳动更有尊严”。
(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