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7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小三劝退师”
拍娱乐节目 可以封村封路?
□微言1+1
如何直面李斯达们的怪异言行
乘务长遭辱骂 不能成为拒载理由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直面李斯达们的怪异言行

 

N王石川

背景:“我自然是恶人”、“无尽的杀戮”……这是中国传媒大学2010级学生李斯达曾在社交网络写下的独白。23岁的李斯达,对强奸同学周云露未遂、将其杀害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8月12日《新京报》)

这是一起令人黯然神伤的悲剧,两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都毁于一旦。嫌犯李斯达必须为其行为付出法律代价,但同时也不应回避,如果他平时言行确如报道所称,那么可断定他是一个病人,且病得不轻。

比如,在人人网李斯达的个人主页里,几年来,他发布的多条内容都与杀戮有关——“原不原谅是上帝的事情,我只负责杀掉你”、“我喜欢不要那么多感情的作品,最好是无尽的杀戮”……除了这些极端语言,据其同学称,李斯达曾经裸奔下楼洗澡,在楼道里大哭;有时候坐着也会突然傻笑,或者转圈圈跳舞……举止怪异,喊打喊杀,不代表李斯达就一定是个坏人。但是,如今悲剧业已发生,不能不审视李斯达此前的怪异行为。

从李斯达的怪异言行看,他或许遭遇了巨大的压力,或许有一定的心理疾病。我们不妨把李斯达当成一个案例来剖析。如果一个大学生常常喊打喊杀,是不是说明精神压力过大?学校该不该及时介入?

1999年,美国哥伦拜恩中学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校园枪击案,造成12名学生与1名教师死亡,两名枪手自杀身亡。值得一提的是,两名凶手在案发前多年一直在个人网站上说过激的话,还声称要报复,甚至对同学发出死亡恐吓等。事后美国各界都在探讨:两名凶手何以如此残忍?后来,有人根据此事改编成了一部电影:《大象(elephant)》,该片获得2003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聚焦于学生的“问题年龄”。问题孩子们有伤感、憎恨、幼稚和孤独,却从未获得一个合理的解决。很显然,无论中学还是大学,学生身上都有太多没被关注的问题,如果不拔掉引线,问题就会变成制造灾难的炸弹。因此,在给李斯达贴标签的同时,也该问,有多少人关注了还有多少李斯达?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