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帅 毛朝青
海都讯 “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这里说的‘燕’不是燕窝,是肉燕。特别是大碗太平燕,没吃过就等于没在福州参加过传统的宴席……”说起肉燕,82岁的郑其群依伯像是在介绍一位老朋友。
1954年,郑依伯进入生产“聚记牌”肉燕的福州市食品公司工作。那时的肉燕是纯手工制作的,把瘦肉用木棒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的番薯粉,擀成薄片,成为燕皮。后来公司曾试图用机械制作燕皮,但发现味道不如手工做的,于是又恢复了原来的工艺。
肉燕最常见的吃法是大碗太平燕,燕皮包上肉馅成了肉燕,再与鸭蛋共煮。因福州话的鸭蛋与“压乱”、“压浪”谐音,寓意“太平”,所以有“太平燕”之说,婚娶、过年时都要吃。在汤中加入适量虾油,咸鲜味特别适合福州人口味。
郑依伯记得,当年他们公司制好的燕皮,只在福州市的几家国营腊味店销售,供不应求。一些单位要到食品公司的领导那里批条,才能特批到一些燕皮。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燕皮到了每个人的手中,都会做成不同口味的佳肴,郑依伯就有一种特别的做法。把豆腐放进烧开水的锅里,再打一个鸡蛋,搅和一下,加入盐和葱花和包好的肉燕,最后撒点地瓜粉,那鲜美的味道,一直是郑依伯的最爱。
近些年,福州市食品公司已不再生产聚记牌肉燕,但市场上其他品牌的手工肉燕依然很受欢迎。外地人到了福州,也一定要尝尝这道美味。
感谢郑先生提供线索,奖励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