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一:80后职场妈妈,热爱写作,乐于分享。清华大学英语文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美国TESOL认证教师,专业从事教育培训管理与职业规划咨询。微信号:zwmyf-2014
彤彤妈终于让孩子进入了人人羡慕的“名牌小学”,可是马上发现同班家长都企图心满满,孩子们的各类辅导班、课外素质活动也是琳琅满目。期末考成绩沉重打击了彤彤,班主任谈话之后,妈妈瞬间焦虑起来——我的孩子怎么就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
上述这一幕是否似曾相识?
我们焦虑的根源在于对孩子的不了解,每一颗幼小的种子都有他的生长周期。最可悲的是,直到高考志愿填报,依然有家长来咨询“我的孩子到底有什么优势?适合学什么专业”。其实孩子幼年期的一些表现,已经透露出他们的先天优势。例如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喜欢拆卸、“破坏”玩具,那可能是动手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的萌芽。可惜很多时候,这些表现被当作坏习惯强行纠正,甚至是扼杀。剩下的只有世俗“好孩子”的标准:乖巧,活泼,考试成绩好,获过奖……
除了早期优势发掘,《异类》还有一个很经典的“10000小时理论”:通过对各行业卓越成功人士的长期观察,发现10000小时持续在某一领域的投入,才能保证出类拔萃的能力形成。何必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无非早期优势定位精准,并且每天比你多练习几个小时而已。
这意味父母要运用智慧突破孩子的心理舒适区,即使是每天一小时的练习,坚持一年都会面临种种挑战。所以让我们放下焦虑,脚踏实地与孩子相处,做自己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