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福州亭”,是福州和塔科马深厚情谊的一个重要象征。4年前,亭子的落成典礼,在塔科马市的“协和公园”内举行。数百名当地民众来到现场,见证这一时刻,共同庆祝美中友好关系的发展。
海都昨日推出《习近平美国行 海都特别报道》,讲述了亭子的故事,“福州亭”引起市民关注。“福州亭”背后有什么故事?它的设计和建造,融入了哪些元素?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多方探访,终于找到亲历者。
福州市建委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杨林,一周前刚刚从塔科马市回到福州。此次赴美,杨林和同事们的主要工作,是对“福州亭”进行全面的修缮。“当地是海洋性气候,亭子会遭到侵蚀。”杨林说,已经落成4年的“福州亭”,难免有些破损。
“福州亭”的设计、建造、施工工作,杨林曾全程参与。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杨林说,“福州亭”的设计方案曾数易其稿,直到2010年才定稿。他介绍,“福州亭”亭如其名,融入了许多福州传统元素,在诸多工艺上,都参照了堪称福州地标性建筑的镇海楼,“如‘福州亭’同样可见斗拱、屋脊、雀替、悬鱼、美人靠等中国古建筑元素。”
“‘福州亭’的构件,都在福州设计、制造,以海运的方式运往美国。”杨林回忆说,构件整整装了三个集装箱,耗时一个多月,才穿越过浩瀚的太平洋,抵达塔科马港。
在福州派出的工匠的指导下,塔科马当地近20名工人,参与到了“福州亭”的施工中。“当时,因为签证问题,我们的技工不得不提前返回,将后续工作交给当地工人。”杨林说,施工工作前后共持续6周,“福州亭”终于落成。
□延伸阅读
华人协和园背后的故事
“福州亭”所在的公园,名为“华人协和园”。这座公园坐落在塔科马曾经的华人聚居区。假山、小路、亭子,公园内的众多中国元素,将中华传统文化表达得淋漓尽致,成为塔科马市的一个重要地标。
华人协和园为何选址在此?据新华网此前报道,塔科马市市长玛丽莲·斯特里克兰介绍,“福州亭”落成于华人协和公园有着特殊意义,是为让人们牢记该市1885年发生的暴力排华事件。
公开资料显示,1885年11月3日,当时的塔科马市长率领白人社区领袖和居民,将华人赶出了居住区。数百名华人在恶劣的天气中,被强迫登上开往俄勒冈州的火车。随后,中国人聚居区被焚毁。
1993年,塔科马社区协进促进会主席邱虹娟等人,提出了华人协和公园计划。公园交给塔科马市后,市政府通过决议,对当年的排华历史事件表示遗憾和歉疚。2010年,斯特里克兰还曾走上街头游行,号召市民反省历史,团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