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通讯员 吴志
胸闷憋气、口唇青紫、全身乏力、大汗淋漓……今年71岁的福州市民老蔡,是一名有着五六年“心病”的患者,只要一出现上述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他便知道又是心脏出问题了,会立即赶到医院就诊。
“老年患者心力衰竭时出现的症状并非那么典型,常常会表现出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的症状。”对此,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解放军第95医院)心血管内科沈清来主任医师介绍说,老年人由于全身脏器逐渐老化,功能减退,神经反应迟钝,加上多种疾病并存,相互干扰,使得所患的心衰表现也“变脸”,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咳喘憋醒 腹胀腹泻 不典型心衰容易误诊
沈清来主任医师介绍,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典型症状是胸闷憋气、烦躁不安、乏力并有恐惧感,但也有不典型的表现。
有些心衰患者肺里有哮鸣音,状态与常见的支气管哮喘极其相似。心衰的早期,有的老年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有疲劳感。特别是左心衰竭的老年患者,刚开始在运动及劳累时,可能出现频繁干咳或胸闷气喘等呼吸道症状。有些患者可在夜间突然被憋醒,呼吸短促,被迫坐起后症状才会逐渐缓解。由于很多老年人都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肺部疾病,因而当心衰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时,常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哮喘发作。
心衰患者还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貌似胃肠炎的症状,以及情绪或精神异常,貌似老年性精神病或脑病。另外,如有不明原因的心率、呼吸频率增快,血压增高,头昏、乏力、夜卧不安,不寻常的大汗,轻微活动即感心慌、胸闷、气促,双足、双小腿水肿,劳累后加重或伴夜尿多等症状,应到当地医院就诊,获得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临床上,对于60岁以上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病人,应先想到心脏病,仔细询问冠心病等相关病史,并追问哮喘发作的诱因、持续时间、程度及缓解方式,若于夜间睡眠时发作,坐起后缓解,即支持“心源性哮喘”的诊断;若哮喘持续存在,与体位无关,则可基本排除。
控制好基础病并定期检查 预防心力衰竭发作
沈清来主任医师提醒,预防心衰的发作,一定要控制好各种基础疾病,并且定期体检、延缓病情发展。建议高危患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做各种检查以及依病情变化作出评估,例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射线检查、动脉血气分析以及心衰标志物的浓度等。
心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护,减少心衰急性发作:
1.预防感冒。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
2.适量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3.饮食宜清淡少盐。饮食应少油腻,多蔬菜水果。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
4.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不让情绪过于兴奋波动,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相关链接——世界心脏日
世界心脏日(World HeartDay)是由世界心脏联盟确定的,于1999年设立,每年一次,2000年9月24日为第一个世界心脏日,以后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心脏日。其目的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有关心脏健康的知识,并让公众认识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为提醒人们的重视,世界心脏联盟确定了每年一次的“世界心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