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书香/掌故
3上一版  下一版4
 
延安中学浮青阁 纪晓岚曾驱山魈
福州台湾试馆,为何只用二十年?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0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安中学浮青阁 纪晓岚曾驱山魈

山魈(xiāo),世界上最大的猴科灵长类动物。因“外被绿色皮肤,脊间鲜红色”,形似鬼怪,被称为“山魈”。
 

□下周的题

李易安《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叠七字,昔人称其造句新警。其源盖出于《尔雅·释训篇》,篇中自“明明”至“秩秩”,叠字凡一百四十四……此千古创格,亦绝世奇文也。

上周的题,一早来交稿的是老译友林兰新。她说,刚把研究生论文发给教授定稿,就回来做“求翻译”了。她说,这道题中的“学院署”,原址是在现今的延安中学。可惜的是,大路没有等到延安中学的孩子来稿。嗯,延安中学的孩子,都知道自己的校史吗?

来看看译友陈俊的译文:

浮青阁,在福州府的学院署内,(陈俊加注:学院署旧址在今延安中学内。往东看,可见于山的白塔,往西看,可望乌山之乌塔,故)浮青阁原名笔捧楼。(1762年9月)纪晓岚担任福州府学院署提督学政时,改名“浮青阁”,并为之题记:“浮青阁,改建前名为笔捧楼,是因为楼前两边各见一塔,然而此楼三面无窗,室内昏暗不能见物。今拆旧墙以重建,(开轩窗而成阁)三山美景尽收眼底,因此改名“浮青阁”。乾隆癸未年(1763年)上已日,(河北)河间府纪昀题额并说明。”

大路不得不赞下纪昀老爷爷的才华,“浮青”这两字起得真好,一下子觉得“满目青山争入怀”,浮字有动感,青字有颜色,如果这座阁还在的话,真可称名胜。可惜,不但阁楼无存,就连纪晓岚亲书的匾额和对联也没了踪迹。译友Summer1984补出了对联的内容:“地迥不遮双眼阔,窗虚只许万峰窥。”

老译友稻田重点谈了谈清代中期的“学院署”:提督学政,指清雍正四年(1726年)后各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简称“学政”,全国定额二十名,主管全省的学校与主持地方科考——乡试。其地位和各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总督、巡抚平行,知府以下官员对学政皆执属员之礼,尊称“学台”。出任学政,要经过一次文艺考试,文艺包括“四书文”、“五经文”(俗称八股文)、诗赋、论策等,这叫做“考差”。学政任期三年,于乡试年主持科试完毕以后,进行新旧交接。

“钦命提督学政”的衙署,称为“学院”,是“提督学政”办公及住宿的地方。在担任过福建提督学政的众多官员中,以纪晓岚最为出名,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他来到福建担任学政,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纪晓岚因父亲去世,学政任期没有届满,提前离闽返家。纪晓岚居闽仅两年多时间,他在福州学政任上,刊刻了自著、自编的《镜烟堂丛书》10种,学院署原有题挂“镜烟堂”的牌匾,故以为丛书名。

译友吉星如意补充,福州南街道山路口东面对接的巷弄曰“学院前”,南临孔庙之背,因清代管理全省的教育行政机构——提督福建学院署所在地得名。学院前北面有条与之相平行的巷弄,也因此称“学院后”。

学院署位于学院前巷北,俗呼“学院里”,今延安中学即其遗址。唐,是福州学府一部分(773年后);宋,学府兼作孔庙(976年起);明成化年间之前为福州试院地,1471年改为南察院。嘉靖间,巡抚都御史居之,后为提学道署。万历年间改为提督学校公署,于署中置东西文场试士,左有逢源亭,仪门外有寅宾馆。清代改为提督福建学院署(1726-1911年)。乾隆十七年(1752年),增建东西考棚,设置案座。

译友陈爱东说,该题出处《阅微草堂笔记》中,另一则“笔捧楼山魈”提到撤墙改名的缘由,说纪晓岚当时每晚听到山魈在“笔捧楼”活动,他记起杜甫名诗“山精白日藏”,顿悟鬼魈害怕光亮,于是下令撤墙,从此,山魈匿迹。

大路摘编的这段文字,来自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卢美松主编的《朱紫名坊》一书。该段文字前对学院署的来历有非常清楚的说明。同版刊发卢美松对台湾试馆的文献研究,值得一看。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