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黄飞燕
海都讯 “请不要告诉你的孩子,如果他们调皮,我们会把他们抓走。我们希望:他们在感到害怕时会跑向我们,而不是被我们吓跑。谢谢!”近日,厦门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厦门警方在线等不少官方微博,都发布了以上这则内容,在网上被爸爸妈妈们热传。
看到这句话,恐怕不少爸妈都会心里一虚。“再不听话,就让警察把你抓走”、“不吃饭会生病,病了要打针”,这是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必杀技”。对此,福建省心理学会理事谢维兴提醒,长期反复使用误导性教育,或让孩子产生情绪性恐惧。
案例:因儿时警告 24岁还怕刀
“啊!你们不要过来,离我远一点,我正在剪东西,千万不要碰我。”上大学时,每逢使用剪刀、小刀等尖锐物品,玲玲(化名)总要大声“警告”舍友远离自己。如此小心谨慎,让同屋的舍友觉得太夸张。玲玲说,小时候妈妈出于安全考虑,就一直向她灌输“剪刀很危险,剪刀会刺伤人”的概念,现在她都24岁了,依旧无法摆脱对剪刀、小刀、针等尖锐物品的恐惧感。
“其实长大后,我也知道只要好好使用剪刀,它其实不会刺伤我。但每次拿剪刀还是感到很害怕。”玲玲告诉记者,每逢使用尖锐物品,她都要格外小心。玲玲的案例尚属特殊,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诸如“碰刀子会被刺伤”之类的误导性教育却不在少数。“你再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生病了送你去打针”等等,都是家长们常用的教育“伎俩”。福州李女士的女儿读幼儿园中班,她告诉记者,“很多时候这样来吓唬孩子,是实在不知道该拿她怎么办,也是无奈之举。”
专家:别带给孩子情绪性恐惧
谢维兴提醒,长期对孩子进行误导性教育或“恐吓”教育,或将让孩子产生情绪性恐惧。“情绪性恐惧即使到成年后也可能存在,这种恐惧并不是指多么害怕某一事物,而是可能由于小时候父母的不恰当教育,让他产生情绪上的排斥和害怕。就像小时候如果用‘医生打针’吓唬孩子,等孩子长大后,他就会在心理上对医生或护士产生抵触。”
误导性教育不可取,那该如何镇住熊孩子?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云上建议,“4岁以前的孩子,转移注意力是最好的办法。若孩子吵闹、不听话,家长可以将孩子‘抱走’,让孩子从原本的情景中脱离,再做情绪方面的处理。若是4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可以与孩子沟通后,再做处理。”
同时,福州市公安局仓山分局民警张宁也提醒家长,“不要告诉孩子警察会抓走他们,而是应该让孩子正面认识警察的职能,告诉孩子若遇到人身侵害、敲诈勒索等情况,要学会拨打110向警察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