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见 习记者 黄晓蓉 赖志昌
海都讯 前日,世界最大圆形土楼——漳州平和厥宁楼突发大火,四层28间房被烧(详见本报昨日A02版)。居民反映,此次火灾暴露出厥宁楼严重的火灾隐患,比如楼内仅一口水井,四周道路狭窄,消防车很难靠近等。我省其他古迹消防是否过关?昨日,海都记者兵分两路,前往泉州天后宫、西湖刺桐阁两处重点古迹,探查消防隐患。
天后宫:将升级消防喷淋系统
泉州天后宫,位于南门天后路一号。进门就可看到,东西走廊每10米左右就有一个灭火箱,大殿、后殿门外放了4个推车式灭火器、4个灭火箱。前后殿中间有日、月两个水池,四周也放置水管、抽水泵,门廊上都贴有“禁止吸烟”、“安全出口”的标识。
一工作人员介绍,除了这些消防设施,安装自动烟感喷淋系统的申请已得到批准。目前,方案正在设计,安装完成,将是泉州名胜古迹中最为先进的防火设施。
刺桐阁:设8个消火栓 24小时执勤
记者探访的另一处古迹,消防设施也比较完善。刺桐阁一楼到三楼,各角落及楼梯拐角都配备了灭火器,三楼还设有两处消火栓。
“这些设施随时能启用。”泉州市西湖公园工作人员介绍,刺桐阁共配备21个灭火器,设置了8个消火栓,3名保安24小时轮班执勤。此外,每月20日,公园还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及时排除电线等处的消防隐患,2005年至今从未发生过火灾。
消防部门:古迹防火性能较差更要提高消防意识
泉州消防支队宣传科杜科长介绍,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古建筑的防火性能较差,很难达到防火一级、二级,因此古建筑的防火主要靠配备消防设施以及提高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泉州消防每年都会组织古建筑的工作人员进行消防演练。
此外,针对不同类型古迹的消防特点,泉州消防也多次与泉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探讨。比如,寺庙应规定明火不进大殿,香客多时,要安排专人巡视、看管香炉蜡烛;严禁公共娱乐场所设置在古建筑内,禁止把古建筑改为旅店、食堂或员工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