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8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追评1+1
“保姆”职业化不妨从称呼开始
火车站变“寄车场”困局怎么破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6年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火车站变“寄车场”困局怎么破

背景:火车站几乎成了“寄车场”,车位告急!如今不少返乡旅客是“有车一族”,开车到火车站,找到车位停好后,直接上火车走人,春节后才会来取车。(本报1月28日A02版)

“节日病”还需组合拳

如何有效治疗火车站停车场的“节日病”,笔者认为还需打出“组合拳”。

一是要改“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按照半日以内、一日以内、两日以上的停车时间,换发分时段的停车卡,精确掌握“寄存”车数量的同时,设置两日以上停车位的上限,保证有限的车位始终处在空位流动之中。二是适当提高“寄存”车的停车费用,采取逐步递增的阶梯价。三是制作就近便民停车场示意图,做好积极的提示引导工作,让部分拟“寄存”的车辆分流到交通相对方便、收费较为便宜的停车场,减小火车站车辆“寄存”压力。四是火车站停车场工作人员要督促停车人员放置“移车电话”,及时清理长期占用停车位的少数“僵尸车”。

总之,整治火车站“寄车”乱象,不能以单打之力代替组合之效。(陈孝斌)

对策要“抑扬结合”

立竿见影的办法无疑是增加停车位,但开源是根本,“节流”也很关键。“节流”诚然可以运用市场思维,如市民建议那般,春运期间实行阶梯收费,但相关单位要秉承惠民利民的理念,切不可“念歪了经”,把春运当成“财运”,牟取暴利。对长期“占用”车位者收取高价,对短时间停车者可实行象征性收费,“抑扬结合”既能达到调节效果,又易获得社会认可。    (范佳富)

搞好接驳最要紧

火车站的定位和停车场不同,因此火车站停车位较少是可以理解的,公众不应指责火车站的设计不合理、不科学。面对火车站违停乱象,与其埋怨车主素质低,不如着手提高管理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要让私家车主不驾驶车辆前往火车站,首先要搞好公交车、出租车系统,做好无缝对接,让乘客能够方便快捷乘坐火车。

(谢庆富)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