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15版:天下/焦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海都海外观察员看国外开放式小区
住建部:街区制不是拆围墙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6年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都海外观察员看国外开放式小区

借道组屋区的车辆,同样也需要遵守交规,低速行驶、礼让行人(蕾蕾供图)

N策划撰稿 毛慧娟

“推广街区制”连日来引起极大关注。海都在新加坡、美国等地的观察员也纷纷发回他们在一线的对于当地开放式小区的观察

新加坡 组屋区开放 处处有监控

撰稿人 蕾蕾 原海峡都市报记者 现居新加坡

新加坡房子大致分三类:组屋区、私人公寓(类似于国内的小区)、别墅。其中,组屋区是敞开的,没有围墙、门卫,绝对的开放式环境,非本区住户完全可以借道通行。

组屋类似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由政府投资修建,价格由政府统一规定,低价出售或出租给本国公民或永久居民。虽然价格低,但房屋品质高、地段最便捷、周边设施完善等前提,以及越来越新式高端的组屋建设,让85%以上的本地人都愿意选择这类住宅。

车辆通行有“规则”

新加坡政府在规划组屋制度时,早已考虑好如何更好地管理。组屋区的日常管理维护由市镇理事会负责。此外市镇理事会也受理居民投诉。比方说前几年,有一些旧组屋区居民投诉深夜摩托车噪音扰民,经投诉,政府就在摩托车手扰民严重区域设探头、噪音监控,以及派人蹲点抓扰民摩托车。

开放式的组屋区是不限制通行人员车辆的,但有其“规则”:比如建多层停车楼避免组屋区乱停车现象,同时陆交局也有执法人员在各区巡查,发现乱停车,直接一张高额罚单贴车窗上!车喇叭是禁鸣的,当然除了组屋区,道路上行驶车辆也禁鸣,这基本等于说车喇叭在新加坡是摆设。

探头监控无死角

对于这样完全开放的环境,安全如何保证呢?新加坡是“低犯罪率,不等于无犯罪率”。为保护国民人身财产安全,新加坡大多数公共场所都装有很多监控探头,无死角,可以说在探头范围内,警方破案不费吹灰之力。比如组屋楼下各处、电梯间你抬眼就能看到那个“小黑球”。此外,警局也会针对辖区有案件发生地竖醒目警示牌,提醒居民近期有哪类案件出现。

不过,若要做同等比较,国内封闭式住宅区类似新加坡的私人公寓。私人公寓由私人房地产开发商建造,房价比组屋贵一半还多,外国人可以购买,执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任何进入小区的通道,都有密码门加探头和对讲器。

日本 高度封闭的大学打开了大门

据《环球时报》报道,日本很多大学过去都高度封闭,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现在则加强同周边区域的良性互动。日本越来越多的私立大学开始倾向修建“无门”大学,一是由于地价昂贵,不得不分散院系;二是向欧洲名校学习,试图把校园和整个街区融为一体。

美国 开放街区缓解交通拥堵

讲述人 巾凡 厦门人在纽约

在纽约,特别是曼哈顿,是全世界实行街区制最彻底的城市。在这里没有住宅小区的概念,很多住宅都是临街的。住宅和商用楼相邻也是常态。

曼哈顿的道路路网非常细密,而且布局工整。各种商业和公共设施的分布非常密集,从家门口划一个走路两分钟为半径的圆,基本上就能够找到满足所有生活需要的东西,超市、酒吧、书店、咖啡馆等等。包括地铁站也是这样,走几分钟就能到达。另外,因为路多而且密,也能更好地缓解交通拥堵。道理很简单,路网足够密,前面堵住了,后面的车转个弯就能绕到旁边的路上去继续走,根本堵不起来。

另据记者查询,为居民区内部交通安全考虑,政府对过路车辆使用小区内道路有严格限制。比如芝加哥就规定,在小区内部,无论是封闭还是开放小区,一般限速每小时25英里。很多开放社区还会采取措施限制外部车辆流量或让司机减速。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