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城事/综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成天玩手机 小伙视网膜脱落
□追评1+1
取消本科批次 让教育摆脱名校情结
大学校长“像小品演员”是坏事吗?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6年5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校长“像小品演员”是坏事吗?

N邓海建

背景:批评和赞扬始终伴随着郑强的校长生涯。这些年,他始终不明白,为贵州大学做了那么多贡献,为什么还有一些人对他不满?贵州大学一名退休教师提到校长郑强,认为他“说的比做的多”,“你看他哪里像个大学校长的样子,分明就是一个小品演员。”(据5月19日新京报)

仅凭媒体呈现的一两篇人物特写,或者很难对其四年施政盖棺定论,但一个大学校长被嗤之以鼻成“小品演员”,也许未必是贬义。

郑强的“孤独感”,更多的,是其高调行事的风格。比如有人做过统计:2013年,在贵州省委礼堂一次演讲,3个多小时,现场响起128次掌声;2015年,郑强在云南中医学院演讲,四个小时,现场响起掌声200次……他强推通识教育,还“专门开设茅台、大数据、茶叶等专业来服务贵州”。泯然于众的大学,忽然变得这么“个性”,难免很多人不适应。

再比如,他发现学校对教师8年没有考核,下去巡考,主考老师在上面玩手机,学生在下面翻书;学校有一名老教师在学校开餐馆,这个餐馆从来没有交过水电费;于是,他拿掉了学校的那家餐馆,拆掉了厕所,开始对教师进行考核。至于做了这些事而不被“记恨”,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又比如,“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校长信箱写信,甚至可以直接跑到校长办公室反映,一般很快就得到回复。”而在贵州大学,“校长表情包”更是在学生间广泛流传。当然,校长干了“总务”的事,固然不值得傲娇,但能与学生走得如此之近,在行政化氛围浓郁的中国高校,恐怕也是很出彩的。

如果大学治理制度是民主科学的,就不存在个人色彩“过”还是“不过”的问题。中国的校长们如果都能“演小品”——能在工作中有点情怀、讲点创新、玩点智慧,哪怕能逗大家一乐,也总比四年过去“有他没他一个样”,要令人感怀、欣慰许多。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