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石磊磊/文 王浩志/图
海都讯 100多年前,在福州鼓岭生活的外国人是如何吃三餐的?上个月,曾在鼓岭生活的美国人穆彼得、穆言灵夫妇在整理父母遗物时,发现一本《健世中西烹饪全书》,书中详细介绍各类食品菜肴的配方和制法,这些方法都是百年前鼓岭外国人做菜的方式。昨日上午,穆言灵在鼓岭傍杉雾居,演示了菜谱中的华夫饼做法。
早上中午吃中餐,晚上吃西餐 牛奶、黄油取自鼓岭当地水牛
这些年,穆言灵一直在发掘鼓岭的历史文化,她探访了不少曾在鼓岭生活的外国人,记录他们当年的生活方式。
她说,一名曾在鼓岭生活、现年98岁的老人告诉她,上个世纪,在鼓岭生活的外国人,早上中午吃中餐,晚上吃西餐。
昨日,在现场,穆言灵用糖、鸡蛋、牛奶、黄油、面粉、泡打粉等食材,并用现代的松饼机烘烤,做了一份甜品华夫饼。她是根据《健世中西烹饪全书》的菜谱制作华夫饼的,一边操作,一边核对菜谱上的方子,量勺、量杯都采用美式容器,不到15分钟,一份香气扑鼻的华夫饼就出锅了。她身旁,鼓岭四季红餐厅的厨师郭恩淋则用亥菜、胡萝卜、洋葱等食材,做了一份中式华夫饼。
穆言灵说,百年前的鼓岭,物资不富足,外国人也习惯吃米饭。他们西餐的材料,有些是从大城市购买,还有的需要用当地食材代替。
外国人食用的牛奶来自水牛,黄油是从水牛生牛奶中提取,和奶牛产的黄油相比,水牛的黄油是白色的。凭借这些本土材料,他们可以做出华夫饼、面包、果冻等西餐,甚至还能做出三层的奶油蛋糕。
鼓岭当家菜亥菜 名字里藏着一段故事
穆言灵找到的《健世中西烹饪全书》,是她在整理婆婆的遗物时发现的,菜谱上还带着食物和油的渍迹。穆言灵说,她拿着菜谱,比对文献,并寻访老人,确定这就是百年前鼓岭上外国人中西餐的菜谱。“在鼓岭,一些家庭会请厨师,按照菜谱做菜,这些食谱配方,从19世纪末一直传承下来。”穆言灵也了解了不少鼓岭美食的故事。
如今鼓岭最流行的菜品之一,是亥菜炒蛋。亥菜是外国人从印度带到鼓岭的,他们喜爱这种绿色蔬菜。因为外国人会用“Hi”和当地村民打招呼,这种学名叫宽叶韭菜的蔬菜,很自然被当地村民叫成了“亥菜”。
为了增加食物种类,鼓岭上的外国人,会将白煮蛋的蛋黄挖走,混合腌菜、白酱等调味料,再塞回做“蛋黄”,因为这种鸡蛋带辣味,所以被称作“魔鬼蛋”。
这本暗红色封面的菜谱,使用中英文双语对照,有中餐和西餐,内页已出现脱落,当时售价是2美元。穆言灵将这本书扫描后,将原书捐给了鼓岭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希望更多人知道百年前的鼓岭美食。
□延伸阅读
穆言灵曾担任央视主持人
穆言灵,熟悉她的人,都叫她“艾伦”。
她的公公穆霭仁先生,1939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在福州洋口的英华学院教高中,当时他只有19岁。一年后,穆霭仁回美国去拿学位,1944年又回到中国,加入了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2005年去世。穆言灵的丈夫穆彼得,1948年出生在中国,曾在鼓岭的加德纳故居短暂居住。
艾伦担任过央视《希望英语》的主持人。她的女儿爱中和爱华,因在央视演唱《今儿高兴》,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荧幕明星。
数年前,艾伦通过互联网,找到加德纳的后人——加里和李。昨日,这三位将鼓岭视作家乡的美国人,重新相聚。他们将参加2018年第五届中国鼓岭(Kuliang)中秋国际诗乐会及加德纳纪念馆揭牌仪式等系列活动,并重新走访鼓岭,追忆鼓岭百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