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有医说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做一个好人,把病人当亲人
福州疾控:2月小心这些传染病
长假嗨翻天 各色“节日病”频发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年2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一个好人,把病人当亲人
我省医疗界首位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著名耳鼻咽喉专家易自翔逝世,享年90岁
易自翔教授生前工作照

N海都记者 夏雨晴 通讯员 吴旻慧

海都讯 2月9日,我省医疗界第一位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福建省耳鼻咽喉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易自翔教授因病在福州逝世,享年90岁。前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专家、患者和学生,一起护送他的遗体走完最后一程。

常常自掏腰包 帮助贫困患者

“医德的形成,在于一名医生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人生。人最后都要离开人世,最实在的还是为社会做些事情,做一个好人,做好一颗螺丝钉。”这句话,是易自翔教授曾经接受采访时说过的。

30多年前,易老曾多次赴美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他的爱人和女儿在美定居,他本可留在美国工作,和家人团聚,安度晚年,他却仍然选择回国,带回国外先进的医疗信息和研究所所需的试剂器材,推动福建医疗的发展。

从医64年,易老带动了我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事业的发展,在耳硬化症病理研究上的突破和创新,更是解答了100多年来在该研究上的困惑。

但在大伙儿眼里,他就是那个常常自己掏腰包,偷偷往困难病人卡里存医药费的老专家。

他的学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林昶告诉记者,去年4月生病之前,易老仍然坚持每周的门诊。病后期意识模糊、无法起身的日子里,还要女儿和护工扶他起来去给病人看病,真的是把病人当亲人。

该科主任医师许元腾告诉记者,易老曾经接诊过一个来自南安的孩子,治疗费用即将用完时,卡里却突然多出了1万元。后来才知道,是易老偷偷给存的。

“每次都是五千一万地存,不知道帮了多少患者,他都不说。吃不上饭的,就自掏腰包给他们买饭。”在易老的影响下,附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有了个“爱心传统”,遇到贫困患者,医护人员经常主动募捐,并帮他们联系当地的民政部门、爱心团体,寻求帮助。

整理医德册子 赠送科室新人

而对于学生和小辈们来说,如今再也听不见易伯慈祥的讲解,科室里从此少了那个令他们敬仰的榜样。

医师方秀玲忘不了最初作为研究生时,易老为他们举行的“送书仪式”。那是一本他自己整理的关于医风医德教育的小册子,每当科室里来了新人,他都要郑重地送一本给他们。

每次下班前,易老都会到值班室转一圈,笑眯眯地说声“很平安哦”,然后才离开。“每晚9点到10点才回去,周末都泡在办公室看文献、做研究。80多岁的前辈都这样,我们这些年轻医生,有时会觉得很惭愧。”

“他努力记得我们每个人,心里真的很暖。”主治医师肖恒说道,喜欢写诗的易老,生病期间还给不少小辈作了“姓名藏头诗”,大家都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

作为附一耳鼻咽喉科年纪最大的医生,易老却是唯一一个能够准确说出所有小辈名字、家乡的人。直到有一天,他们在易老的办公室门后看到一张红纸,每个人的照片边上都标注着名字和家乡,这是老人家每天都在“复习”的功课。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