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球科学》杂志1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内核的形状在过去20年里可能发生过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地球内核表面的附近。该研究或增进人们对地球内核性质和结构的理解。
科学家认为,地球的固态内核在维持地球磁场中起着重要作用,内核成长是液态外核内部对流的主要驱动力。之前的研究提出,内核随时间流逝发生过转动或形状变化,但两者不是同步发生。近期一项研究显示,通过分析穿过内核后被记录到的重复地震波,内核在2010年前后,从比地球其他部分转得更快变为转得更慢。
此次,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团队分析了2010年前后168组重复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其中一些发生在内核回到相同位置后,也即每组地震波的差异不可能来自转动速度导致的差异。团队发现,虽然每组地震产生的穿过内核的地震波的性质是一致的,但仅擦过内核的地震波的性质却有不同。团队认为,对此的最好解释是内核形状会随时间发生改变。
团队表示,最有可能导致这一过程的原因是,下地幔底部密度异常的牵引力,或是外核对流产生的拖曳力,但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才能提供更确定的解释。
责任编辑:黄小群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地球累计出现长达27小时地磁暴过程 我国多地再次迎来极光秀2024-09-14
- 直径约1米的小行星坠入地球:体积相对较小,未对地球造成显著影响2024-09-06
- 人类首次探测到“超级地球”:更大、更重、地表都有熔融的岩浆2024-06-07
- 最新国际新闻 频道推荐
-
韩国客机碰撞起火事故已致47人死亡 事发机型2025-02-12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https://img.hxnews.com/w/templates/nhaidu/skin/images/pages/index_news_20160419/hxw_1.jpg)
![](https://img.hxnews.com/w/templates/nhaidu/skin/images/pages/index_news_20160419/hxw_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