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课。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中国空间站的“新教室”——梦天实验舱,为广大青少年再次开启了太空知识的奇幻旅程。这也是神舟十六号航天员首次担任“太空老师”。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
此次一共设置了5个地面课堂,分别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蒙古额济纳旗、陕西延安科技馆、安徽桐城中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宁波艺术实验学校。
3名航天员在轨介绍了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中的工作和生活场景,并演示了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以及又见陀螺实验,地面会场的同学们同步尝试开展了相关实验,从天地实验差异中感知宇宙奥秘、体验探索乐趣。
其中,球形火焰实验由航天员朱杨柱、桂海潮主讲。课上,朱杨柱取出一支蜡烛。桂海潮划燃火柴尝试点燃它,“在空间中点蜡烛有一定的风险,为此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地面课堂,老师也点燃了一支蜡烛。与地面上蜡烛的明亮、锥形火焰相比,空间站中燃烧的蜡烛火焰呈现蓝色,形状近似球形。朱杨柱轻轻转动蜡烛,可以看到,火焰的形状几乎没有变化。
“在地面有重力的作用,燃烧后的热气上升、冷气下降,形成浮力对流,因此火焰呈现锥形。但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几乎消除了这种浮力对流,燃烧后的气体向各个方向运动的趋势相同,因此不管蜡烛朝向哪个方向,火焰都近似球形。”桂海潮解释了这种差异背后的科学原理,也正是因为对流微弱,氧气的补充则不如地面及时,蜡烛燃烧也不如地面充分,火焰的温度更低,才呈现蓝色。
据了解,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承载着重要的科普教育职能。自空间站建造以来,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乘组先后3次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社会反响热烈,为我国科普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航天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天宫课堂”作为国家级、最高规格、覆盖面最广的科普课,已经成为我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的保留项目。
责任编辑:黄小群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太空“快递小哥”成长记 个个身手不凡2023-05-10
- 航天育种实验如何开展?“上天入地”的“太空种子”这样炼成2023-03-26
- 首飞40年 "长二丙"运载火箭探索太空背后的故事2022-09-09
- 最新国内新闻 频道推荐
-
女生军训跳舞走光?网传涉事学校辟谣:与我校2023-09-22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